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义乌缸窑村

(2017-02-02 13:43:52)
标签:

旅游

  游义乌缸窑村

今天年初五,和朋友去佛堂古镇走了走,估计是去了多趟,感到没什么新意,但返程途中,遇见“缸窑古文化村落”,就进村去游览了一番,见识不少,觉得值得一游。

缸窑村是义乌市义亭镇下属的一个自然村,金华市区去约30余公里,全村有370户人家,约900口人。缸窑村,顾名思义,这是座制缸烧窑的村落,果然,村里人告诉我,据确切记载,该村历史上,有过六座龙窑,现在村中还保存完好一座“龙窑”。

来到村口,耸立着一只巨型大缸,缸体外面刻着几条中国龙,据说整个缸体高约5.5米,号称“天下龙缸”,在它前面还放着两只普通缸,和龙缸比起来,就像是龙缸的子孙。其中一只写着“缸窑,我来代言”,看来巨型大缸是该村的标志性建筑,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游人,这里便是“缸窑村”。旁边还有两堵照壁,壁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村落古今、陶艺春秋、以及缸容百物、缸纳千品的古今佳话。

村中的道路是中间青石板,两旁是鹅卵石铺成,两旁不少民居的墙体,都是用陶瓷的坛或破碎的陶瓷片叠成,估计是就地取材,也或许是废物利用吧,我想,它无时无刻在提醒游人,这是一座历史悠久陶瓷村。

我们首先找到“龙窑”,它原名叫老窑,始建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全长60余米,宽约2.3米,由炉膛、窑室、窑铺三部分组成,以杂柴、松枝等为燃料,龙窑具有火焰有力,升温快,同时燃烧面积大,产量高的特点。老窑首部高,顶部有根直径一米的烟囱,尾部低,窑的脊背盖着十几座工棚,远处看来,仿佛是片片龙鳞。从外形看,老窑就像一条昂首待跃的中国龙,故称“龙窑”。我和朋友爬上龙窑背上,从窑尾来到窑首烟囱旁,并留了影。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哪吒,正准备骑上蛟龙,云游天下。

进窑内有三个口(门),那是为了装窑、出窑用的,我从中部口进去,里面现装有电灯,方便游人参观,里面很宽敞,两头都望不到头,有点似地道战影片中的地道,窑壁黑乎乎的,估计是数百年烧陶留下的痕迹。我不禁想起我们金华雅畈那边,陈新华的“金华窑”,两者对比,这里的龙窑壮观的多。

村里还有座“陶艺体验中心”,大门两旁写有对联“缸容百物行天下,…”据说村利用原陶瓷旧厂房改建了一座大型陶艺体验中心,设备基本完善。 陶艺中心每天开放,常年接待团队和散客,开展团队主题、亲子休闲、多形式的游览活动。只见陶器陈列室内,陈列着的大头缸、大小水缸、花缸、龙缸、酒坛等产自不同年代的缸窑陶艺制品。

走进体验室,看见许多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在玩陶泥,一块块原始形态的陶泥,通过孩子们敲、打、捏、塑,变成一个个造型各异、趣味盎然的作品。陈列架上摆满诸多淘品,虽然制作手法略显稚嫩,但都是孩子们,发挥想象、花费心血创作的。朋友说,下次也要把孙儿带来玩玩。

村中有座古宅墙上,有简洁的文字说明、和精致的图画介绍,为游客讲解了陶瓷的整个制作工艺,它分为一挖土、二陶土、三制胚、四阴干、五修胚、六上釉、七装窑、八烧窑、九出窑。

另外,我们还游览了“谦受堂”,它是该村陈氏三兄弟,光绪31年合建的,到民国4年竣工,坐北朝南,二进三大开间,边厢房各六间,全通走廊,共计十八间,砖木结构,雕梁画栋,有大小牛腿100余只,是村里典型的古建筑代表作。

宗祠是我每到一个古村落必去的地方,缸窑村姓氏以陈、冯二姓为主,以前多从事制缸烧窑行业,现还有保存完好的陈氏宗祠,它位于村南,由六份太公集资兴建,于1930年竣工。宗祠坐东朝西,二进五开间,也是砖木结构,八字正门,左右厢房对合,中为川堂相连,成日字形。宗祠就是我们俗称的祠堂,一般用于族人聚会、商议大事,现在是缸窑村的文化礼堂,里面还有戏台。祠堂里还陈列了如独轮车、风车、水车石磨等等农具及生活械具,我还好奇去推独轮车、踩水车、推石磨,并请朋友为我留影。

村中有座远近闻名的酒厂,名曰“缸窑村陈记酒坊”,生产老少皆宜的糯米酒,据说这里的酒香,主要用该村独一无二水井,龙眼古井的泉水生产。酒坊对面有座大戏台,二者之间是个广场,可容纳数百人,估计是用来供村民演戏、看电影、集会用的。

龙眼水井位于村西南面低处,该井不像一般水井,我觉得像口小水塘,面积约九平方米,深约二米,四周有用陶片垒成的精致围墙。据说水井是自然形成的,井水清澈明亮,冬暖夏凉,终年不枯,是历代村民饮水和酿酒的主要水源。据说,缸窑村是龙首之地,此井又酷似龙眼,故名为“龙眼古井”。

最后,我们来到“金东古道”,它位于村中心,东西走向。村民告诉说,在清代后期,此路段就已用鹅卵石和青石板铺设,路西端搭有凉亭。过去,它是东阳、义乌以及周边村镇的人们,前往金华府方向的主要交通要道,每逢佛堂、孝顺、低田等地集市、庙会时,这条古驿道上的行人就会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凉亭虽然简朴,却是过路人歇脚喝茶的驿站,也是田园耕种、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记得父亲在世时说过,上世纪日寇侵犯浙江时,爷爷带着父亲、伯伯、叔叔等家人,逃鬼子到金华,走的就是这条古道。古韵悠悠,金风吹拂,如今我漫步在古道上,想象古道昔日的繁华,以及祖辈的沧桑,倍感自己今日的快乐和幸福。

 

行者

2017年1月31日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游义乌缸窑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