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游记(38)最忆海口骑楼老街的雕塑

标签:
旅游 |
南行游记(38)最忆海口骑楼老街的雕塑
明天就要离开海南岛了,回想在海南的二十多天里,跑遍了这里的所有市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亚“鹿回头”景区,和海口骑楼老街的雕塑群。
海口骑楼老街主要分布在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等老街区,而八座雕塑坐落在中山路上。
老街的雕塑,展示百年老街历史人物故事和民风民俗,体现南洋华侨开放与包容的文化铜像雕塑,作品分别有:(1)椰韵、(2)下南洋、(3)送别、(4)商道、(5)老爸茶、(6)归侨、(7)梳妆、(8)黄包车。
“下南洋”“送别”,展示了当年海南的百姓家中,男人们下南洋干工谋生,女人带着孩子在岸边挥手送别的情景,依依惜别的神情,雕刻得十分生动。晚清时期,海口是当时全国十大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的重大历史事件。
许多海南人为求一份生计,一番事业,远渡南洋,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送别、下南洋是钟文丰的作品,他曾为广州上下九步行街创作作品“第一桶”)。
“归侨”应该体现当年下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情形。
“老爸茶”它出自旅德著名雕塑家程连仲之手。场景就是海南人最惯常所见的老爸茶摊,一老一少两个男子据桌而坐,桌上摆放着一壶茶和两盘点心。那老者左手持着粗大的竹筒烟管,右手高高翘起,做指点状。谈兴正浓的他,神采飞扬,简直让人能感受到“唾沫星子横飞”。因为兴奋,他整个身体前倾,两只踏着拖鞋的脚似乎都在为他助兴。坐在他对面的年轻听众,穿着小褂、短裤,右手支颐,指逢间夹着一根香烟,左手拢着翘在板凳上的左腿,姿态放松又随意。他在洗耳恭听,眼神却已飘远,神情甚至进入到了“浮想联翩”的地步……细腻的、写实主义的表情、动作,4只不同形状的鞋子以及水烟筒和香烟卷带来的寓意,让这个作品充满了海南本土风味、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此外,还有主题为“椰韵”的雕像。椰树是海口的象征,椰树的品格是海口人民的象征,椰子装扮了海口,也塑造了海口人,形成了最具海口特色的“椰文化”。在海口各地的小吃中,以椰果肉作为馅料是最普遍的。此外,还有椰叶饭、椰汁鸡等一系列以椰子为原料的饮食,清香芬芳,流传在民间生活之中。
“商道”晚清时期,海口是当时全国十大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外商纷纷来海南做生意,雕塑表述中外商人讨价还价的场景。
“梳妆”展示母亲在为待嫁的女儿细心打扮,那种母女情深,眷恋之情表现的活灵活现。
“黄包车”作品好似一辆上世纪初出土文物,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没见过吧。
我觉得伫立在老街上的一座座雕塑,是海口老街的名片,更像是一位永远不会离开的老朋友,欢迎前来观赏游玩的每一位到访之人,用默默之言述说海口的老故事。
行者
2016年2月15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