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说金华曹宅镇

(2014-01-07 23:22:00)
标签:

旅游

也说金华曹宅镇

宅镇属金华金东管辖,金华汽车东站去约15公里,紧靠“03杭金线”。古镇原称坦溪,镇的东西分别是东坦溪、西坦溪,老街名叫拱坦路,全长约600米,因其像一根扁担贯穿全镇,挑起东西两溪因而得名。

该镇并不陌生,每年总无数次路过这里,却从来没细细玩过,前不久翻旧报纸,看到2013年8月16日的金华晚报上,有一篇叫“曹宅拱坦路:那些不老的传说”的文章,才知道古镇有这么多的典故,决定去一访究竟。

骑上“本田五羊”摩托车,约20分钟就来到曹宅坦溪路,它如今是镇上最繁华的街道,不过再热闹也比不过金华市区街道繁华。我无心欣赏,一头就往老、破、旧的房屋处钻,果然马上被我找到协和路,其实也就是“拱坦路”,只不过该路西段叫“拱坦路”,东段叫“协和路”。

首先来到“太祖庙”,它位于协和路68号,“太祖庙”名号响亮号称“太祖”,其实就是一间平房而已。它始建清代光绪年间,能保存到现在,估计期间修建过。大门上方的匾额写着“太祖殿”,殿内木柱上的对联是:“修身立德寿比南山,行善扶贫福如东海。”我在想,我们现在搞政治思想教育,还不如去寺庙中多读读那些劝人行善积德的楹联来的实在。听村民说,庙正中菩萨是明代开国皇帝洪武皇朱元璋夫妇,左右是军师刘伯温、财神、土地等,两边墙上还画有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八仙”。大梁上高悬“神灵阁”的匾额,还有什么“有求必应”等等。

不过对太祖庙供奉的菩萨,似乎有争议,曹宅的太祖庙据黄晓刚说:“太祖庙(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冬月始建)供奉黄氏先祖黄香。”那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朱元璋呢?我以为原因估计是,(1)朱元璋是明太祖,有太祖二字在里面;(2)皇帝比黄氏祖先名气大、响亮;(3)朱元璋推翻元朝攻打金华时,曾驻兵曹宅铜锣洞。

接着来到“曹氏宗祠”,应该说是“太祖庙”紧靠“曹氏宗祠”。祠堂前是一口如足球场大小的水塘,水塘名叫“协仁塘”,水塘四周建有护栏。正对宗祠大门的护栏旁,立着一块石碑,正面是曹宅村简介,背面是“協仁塘”三个大字。水质也还可以,何以见得,因不时有村妇来洗衣服等。“曹氏宗祠”门面宽五间,前后三进,气势磅礴,我暗暗吃惊,小小的一个村祠堂,气势竟然不比汤溪城隍廟。据说祠堂是用柏木建筑的,所以村民们又称它为“柏树厅”。祠堂的大门口,有一对雄壮威武的石狮。另外门旁墙还挂着两块竖牌,分别写着“草宅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草宅村老年协会活动室”。

走进祠堂,只见整个大厅显得古朴而又雄伟,梁柱,牛腿、雀替均雕刻着各种花纹图案,精美无边。有数十慈祥老人,或喝茶、或搓麻将、或打牌、或下棋,个个逍遥自得,安享晚年。

游览完“曹氏宗祠”后,来到了拱坦路和协和路的结合部“市基广场”,也就是曹宅古市场,据说最早建于清代康熙三十四年,市场面积有三千平方米,市场四周商铺林立,可见当年商业繁华。

广场中建有一座石砌的六角重檐亭,名叫“有孚亭”。石柱都刻有对联,本想摘录下来,细细欣赏,可惜被五花八门的烂广告粘贴的读不全了。亭旁是双眼古井“有孚井”,井旁有新建的护栏,上面有文字,得知该井建于清代光绪癸卯春,正月吉立。我在想该井为什么叫“有孚井”?“孚”百度字典解释:(1)是信用;(2)是为人信服。估计曹氏先祖,在建市场初,就立下信条,做生意要讲信用,公平买卖,诚信为本嗎。

在“有孚井”旁,是原“曹恒聚酒坊”、“曹同茂酒坊”、“曹恒泰酒坊”遗址,可惜都是排门紧闭,未能入内。说起三酒坊,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在清代末民国初的1912年,镇上有个大地主的三个儿子分别在古市场,开了三家酒坊,叫“曹恒聚酒坊”、“曹同茂酒坊”、“曹恒泰酒坊”,前店后作坊,手工制作寿生酒,远近闻名,其中“曹恒聚酒坊”尤为出众,它生产的“金华寿生酒”,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成为中国和绍兴黄酒齐名的三大黄酒之一。据说当时生产寿生酒用的水,就是“有孚井”的水。听说解放后合并为“同心合酒厂”,1959年公私合营并入金华县酒厂,后搬到曹宅法尚寺去了。我在为曹宅镇镇政府叹息,这么好的素材,遗址干嘛不开发利用。

站在古市场,我总感到似曾相识,忽然我想起1970年12月下旬,刚参加工作,单位是金华520矿区城关镇夺煤营,地点在金华源东乡洞井村,位于金华、浦江、兰溪三地交界的山区,说要学习红军长征,行军去矿上,记得那天上午八点三十分从金华的雅堂街当时镇政府出发,到曹宅休息吃中饭的。那时,就在这个市场,我在这里的饮食店吃了碗肉丝面,只记得那时这里人山人海,好像是集市日,什么杂货店、百货店、茶店、酒店、理发店等应有尽有,但不敢走远。

走在古街拱坦路上,只觉得是那么狭窄,最多2米宽吧,看着木排的门面,依稀想象沿街当年应该全是店铺,建筑都是木结构,早已破烂不堪,有些已经摇摇欲坠了,估计大多已不住人了,冷冷清清,和现在热闹的坦溪街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不禁想,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二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吧。”

我是从东往西走的,经过村民广场,广场有些健身器材,这里有座六角凉亭,叫“葆和亭”。“葆和”:意思是保持恬淡平和。此意此景确实融洽。

走到拱坦路西面尽头,有棵千年古樟,由此推想曹宅从村发展到镇,至少在千年以上。古樟旁有座“西方六庙”。这也间平房,廟门紧闭,上方悬挂着“西方六廟”的匾额。门柱的楹联说的好,“天意回春生万物,人心乐善降千祥”。庙旁有块天然石碑,上刻“西方六”三个行草大字。因没有介绍,不知供的是何方神圣,不免让我感到遗憾。

走完了整条拱坦路,我感到余意未尽,记起晚报上还说坦溪上有五座古桥,虽然时至黄昏,还是决定去找找。先来到东坦溪,历史上曾经是清澈秀丽坦溪,现在是条臭水沟,家家户户化粪池出来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坦溪,村民告诉我,说镇干部只管收钱,不管治理。我也在奇怪,不是中央提出治理,要恢复蓝天绿水,估计还是空喊口号而已,而且是污滥容易治理难。

来到了“圆里桥”,这是座砖砌拱桥,它横跨东坦溪,是东西走向。桥长丈余,高约一丈五,桥身两旁长满荆藤野草,更奇怪的是在桥西端靠南面的桥身上,长出一棵碗粗细的樟树,要知道桥身上并没有土,最多是砖缝有些灰尘罢了,我真担心,随着树长大,树根会不会把桥身涨坍塌。通过“圆里”的路,在早没有铁路和公路的年代里,这是金华经洞井,到浦江的大路。当年我们行军到煤矿,走的就是此桥此路。

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告诉我,这座桥是一位叫“秃天”的人出钱修建的,我起初以为“秃天”是一个人的名字,村民说“秃天”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光棍的意思,说这个人终身没有娶老婆,也从不偷婆娘,他人穷志不穷,也很勤快。看到村民每天过河很不方便,立志要修座桥,方便百姓。因为没钱,就每天上山砍柴,拿到集镇卖,积攒了钱,修了这座砖砌的拱桥,方便了世代黎民百姓。我心想,如果我是曹宅的镇委书记,一定带全镇干部,看看这“圆里桥”,学习学习这位“秃天”。

最后我又来到西坦溪,就在里千年古樟约五十米处,有座石砌的拱桥,和“圆里桥”对比,从桥的新旧程度来看,估计该桥历史应该比“圆里桥”短。也比“圆里桥”显得宽大雄伟,但我更欣赏“圆里桥”,欣赏伟人“秃天”。

在迎着夕阳,披着彩霞回金途中,我想以后再到一地,不能走马观花,就我多少次来到曹宅,依然只了解它的皮毛而已。

 

 

                                        行者

                 2014年元月6日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也说金华曹宅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