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金华山道村

(2013-07-14 13:25:58)
标签:

旅游

游金华山道村

过去常听老人们说:“箬阳山道,箬阳山道”,以为这是两个相邻的村庄,其实不然。

近段时间,一直在忙专线7月1日营运的事,难得有闲暇时间外出,不是吗?好不容易逮到一天休息,和姐妹们带母亲去金华南山避暑,途中还接到电话,说要开会。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没返回,继续自己的既定行程。

我们先走“金安大道”(金华—安地)来到安地镇,再走“安山线”(安地—山道)。从安地镇前往山道村的山路上,有条长达30多公里的“仙源峡”,沿途溪水清澈,怪石嶙峋,草木繁茂,鸟语花香,美不胜举,难怪有“金华小九寨”的美誉。

我们先到琴坛村,原以为琴坛—箬阳的公路应该修通了(大前年去琴坛就看见在修建公路),结果很遗憾,修了几年的,还是没有贯通,只看见琴坛至箬阳的公路桥已经完工了,估计明年夏天应该通车了。

带着遗憾我们驾车返回山道村,安地镇到这里20多公里。而金华市区到山道村为43公里。村口有座古老的石拱桥,桥身上镶着“团结桥”三个字。有两孔石拱,一孔桥下有溪水流过,另一孔没有水,放着几张条凳。美丽的小溪,她蜿蜒曲折,犹如一位身着素服,身材修长的窈窕素女,侧卧在沙滩上;又象是一条银光闪烁的绸带,给山村镶上一道美丽的花边。溪水清澈透明,可以清楚地看见溪底的沙石。小溪一般水都很浅,最多到膝盖,唯独拱桥下一段,有个长约十多米,水深约1.5米的水潭,酷暑里经常游人到潭里戏水。

桥头小溪边挺立着一棵300多年的古樟,它树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枝叶繁茂,巨型树冠,象一把大伞,几百年来一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替山道村民抵风挡雨,抗暑遮阴。树下靠溪旁的栏杆边,有数张大理石做的圆桌,另外每张圆桌周围都摆了四、五张腰鼓形的石凳。看来这里平日里是村民歇歇、纳凉和交流中心。

再不远,还长着两棵百年树龄的苦槠树,苦槠树是常绿乔木,寿命非常长,结出的果子,外表类似板栗,但里面含有淀粉,可以做“苦槠豆腐”,是防暑降温的佳品。

我们靠边停好车子,搀母亲到石桌旁休息,留小妹陪伴她,各人四处自由活动。二姐夫去天边地头,挖了许多名叫“野油麻”的野菜来,二姐洗凉席,我满村东游西串。村中最古老的房子建于清代同治年间,还有一棵150多年的榧树,长得树姿雄伟,树冠端整。它是一种属红豆杉科的常绿乔木,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榧子能杀腹间大小虫”。另外果实就是榧子,富有油脂和特有的一种香味。

村中还有一座“禹王廟”,廟中供着三尊神像,据说中间是禹王,左右两边是禹王的父母。廟很小只一间屋。我正看着,村民告诉说,村北山上还有一座“龙王庙”,路程约五华里,需走半个小时。在村中看到“禹王廟”,我并不在意,以为这是普通乡村的保本殿而已。

据村民介绍,全村150多户人家,约560多人,大多姓吴。大约在200年前,福建上杭县古田镇的人来金华开染坊,后来到这山谷中钟靛青等染布材料,见这山水甚美,就住了下来,繁衍至今。在我们听来,他们讲的是福建话,但有几个村民说,他们曾去过福建,却听不懂真正的福建话。

对村有了个大概了解后,我就决定去爬一爬山,顺便游览下传说中“龙王廟”。上山的路在“团结桥”北端,跨过“安山”公路,沿着小巷出村,有条小路直通山上。这是一条坎坷曲折的山路,看摸样原该是乱石砌成的石阶路,但被风雨常年侵蚀下,大小石块都跑到路面上来,台阶也不成形了,途中还常有巨石挡路。现已是伏天,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心里直埋怨村民为何不在路旁栽些树,不一会儿,我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陡峭的山路蜿蜒而上,弯弯曲曲,象顽童在捉弄人,不时露出一点点踪影,不时又隐没了。

约行了二十五分钟后,山路变成了整齐规则的水泥台阶路了,台阶上刻着热心捐助者姓名和金额。顿时人走起来轻松多了,也有时间看看山路两旁的情景,我发现这里的蒙杆草特别多(它的花心可用来扎笤帚),微风吹过,弯曲的花蕾频频点头,仿佛在欢迎我这远方的客人。

又行了十多分钟,一座小廟展现在我眼前,门梁挂着“禹王廟”的匾额,廟门左右墙上分别画着门神“秦琼”和“尉迟恭”。有付对联歌颂禹王的事迹,“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门柱上贴有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烛常明万盏灯。”廟中供着禹王夫妇的神像,廟中左右墙分别画着,脚踩风火轮的“千里眼神”、“顺风耳神”,手握谷种的“五谷神”、双手捧着金元宝的“财神赵公明”、手拿拂尘的“土地公公”,以及双手放在袖中慈祥的“土地婆婆”。

围绕“禹王廟”,栽有五十多棵百年多古树,其中有衫木、木荷、米楠、榧树等,婺城区人民政府在2003年9月立了碑,从碑文中得知,古树群共有各类古树53株,是三级保护树木。说来也奇怪,一路上来都闷热无风,一到这里马上感到凉风习习,难道真的是高处不胜寒吗。望着禹王廟,我不禁想,明明是禹王廟,村民们却说是龙王廟?另外,为什么山道村里和山上都建有“禹王廟”,难道当初大禹治水,曾经到过这里?

我到网搜索,没发现大禹到过金华,只是在义乌上溪镇萧皇塘村的覆釜岩有纪念大禹的石碑,而相传义乌楼氏是大禹后裔的集聚地。另外,在“金鸡弄”,是东阳南江的一段干流,位于东阳市南马镇上安恬的下湖自然村至画水镇溪南江的岩下自然村之间。很多年以来,就流传着:“大禹治水开凿金鸡弄的传说。”当地还留有“禹王峰”、“禹门”等自然景观。其余再没找到大禹和金华的关联。

不管大禹是否真的到过金华,大禹治水,为民造福是千真万确的,从而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尧舜禹”,就是“尧”将天下传“舜”,“舜”又将天下传给“禹”,这是真正的民主推选制度,比所谓的“西方民主”要早几千年。

要知道几十年前,山道村还是个偏僻的穷山村,一些从没出过山的人甚至不知汽车火车是何物,但他们去知道知道数千年前为民治水的大禹,并在清乾隆年间建寺院纪念,可见老百姓们都是心如明镜,爱憎分明,可开可亲的。

 

行者

2013年7月13日

游金华山道村
团结
游金华山道村
仙源峡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百年榧树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山道村庄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村北禹王峰上的禹王廟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游金华山道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