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雅畈七家厅探究

标签:
旅游 |
金华雅畈七家厅探究
偶尔从他人口中得知,雅畈有座古民居叫“七家厅”,据说有500多年历史,就想去一睹芳容。
春节期间一直上班,今日(大年初八),终于迎来今年第一个休息日,就约了大姐带上母亲,驱车直奔市南郊的雅畈镇。记得小时候,骑自行车去雅畈,好像要一个多小时,而现在随着金华城市的壮大,雅畈就在金华二环南路的边上。
年迈的母亲说,解放前日寇侵略中国时,金华人説“逃日本佬”时,曾数次去过雅畈。那时她还年轻,才21岁。那时的雅畈就是有上千烟囱(户)的大村,现在早已是有数万人口的大镇。
来到雅畈镇,向人打听“七家厅”,一位热心的小姑娘,自告奋勇的说带我们去。“七家厅”位于金华婺城区雅畈镇雅畈二村,就在原老街的附近。据说它建于明代早期,为金华地区现存最早的民居建筑之一。
来到“七家厅”,只见大门紧闭铁将军把门,正对大门有座水泥浇筑的碑,上书“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雅畈七家厅,浙江省人民政府1997年8月29日公布。”。附近的村民告诉我,锁匙在吴(胡)根碌那里,就住在附近。我一路打听过去,来到一栋崭新的四层气派的楼房,一楼不见人影,但从楼上传出喝酒猜拳的喧闹声,我心想来的真不是时候,人家都已经吃中饭了。我喊了几声“根碌师傅”,只见二楼探出一个三十七、八岁的男子,我说明了来意,他爽快地答应了。
根碌下来后,我向他表示歉意,吃中饭的时候来打扰他,他笑着说没关系,就是家里有十几个客人,我更感到过意不去。
走进“七家厅”,只见该故居坐北朝南,全部建筑由照壁、天井、前厅、后厅和厢房构成,面宽28.32米,进深也是28.32米,呈正方形格局。前厅前置有照壁,上面用磨砖雕刻花牙子封檐,基座雕刻磨砖线脚。照壁与两侧厢房山墙连成整体,山墙处各开大门,门面上部置门楼楼式砖雕。过了照壁置有狭长天井,可供大厅采光之用。前厅、后厅均面阔三开间,两侧厢房为楼厅,面阔各为七开间,毎侧厢房正中为一单间,左右各三间做成厅堂。整体建筑结构简练,造型独特。特别是其左右两边厢房各用厅楼,这种布局在其他地方都比较少见。
根碌师傅告诉说,1982年被公布为金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七家厅住着10多户人家,到处破破烂烂的,破败的门窗上积满厚厚的灰尘,到2010年2月,历时10年才把原住户搬迁完。他说这些人家发财了,原来是整个雅畈最穷的人家,因一再不肯搬迁,所以补偿给的很高,这些人家新房子现在都造在雅畈菜市场后面。而今的七家厅是近年修缮改造过的。
我问根碌师傅七家厅的主人是谁?他说确切名字,现在已无人知晓,只知道是个当官的。相传当年雅畈村有个小伙子,娶了个聪明贤惠的妻子,两人生活的很美满,但好景不长,小伙子不久重病身亡。因新婚不久的健壮后生去世,,成为寡妇的女子被一些村民认为“克夫、不祥”,受尽歧视。那时,寡妇已身怀六甲,孩子便成了她唯一的信念。儿子出生后,这位母亲靠帮富人家洗衣服、打杂赚些家用,千辛万苦养大孩子。儿子从小看着母亲被人欺负,于是勤奋读书,发誓要出人头地,让母亲享福。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长大后考取功名,衣锦还乡,还为母亲建造了七家(间)厅。虽然“七家厅”结构简单,但足以让村民们羡慕。
据说,现在的雅畈村民,还经常用这个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回到家里,我想到网上查查, 七家厅的主人是谁,结果一无所获,七家厅的来龙去脉在雅畈的宗谱中没有任何记载。我想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搞族谱、地方志,确实是好事,它能地方一些重大事情记载下来,还能弘扬正义,鞭伐邪恶,并让后人了解历史。
行者
2013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