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2013-01-29 22:29:09)
标签:

旅游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兰溪通州桥,位于兰溪东北约35公里的梅江镇塔山村,横跨兰江支流梅溪,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桥梁,是古代金华、义乌、兰溪、浦江、严州的交通要道。

上午九时,我们从金华市区出发,这次是友人老杜开的“别克”商务车。走03省道,到潘村左转,改走“潘石线”(金华潘村—兰溪石榘),约行驶个把小时,就来到塔山村的通州桥头。

这是一座南北走向、六墩五孔的廊桥,桥南端是塔山村,桥头左侧有座凉亭,好像叫“通州桥亭”,一条用鹅卵石舖的路穿亭而过,村民告诉说这条是古代通往严州的大道,在今天看来,根本称不上大道,最多只能算机耕路而已。

通洲桥应该是座步行桥,上桥要登上三十级台阶,桥面和水面相隔数丈,我看梅溪水很浅,满不过膝盖,我好奇地说,桥为什么要造这么高?老杜说是为了方便船通行。但看水这么浅,怎能行船。来到桥上,只见桥身约百米,桥面宽有4米左右,桥面用条石铺凳,两侧设条石护拦,桥上建廊屋二十一间,两端为重檐歇山式门楼,中悬通州桥匾,桥中部设重檐歇山顶神龛。通州桥造型敦厚坚实,桥屋飞檐翼角,雕梁画栋,叠落有致,如长虹卧波。

神龛中有通州桥简介,全文如下:“通州桥横跨梅溪,是古代金华、义乌必经要道。据县志记载,康熙年间是座木桥,乾隆23年改为石桥。嘉庆5年被洪水冲垮,暂布木桥,道光三年重修并筑水榭21间。桥长八十公尺,宽四公尺六垛五洞,青石桥面,石栏高一高一公尺。风雨堪遮,下临百尺之长波,浅深无虑。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曾两次拨款休茸,本地群众积极募款资助,1982年8月29日,县人民政府将通州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那头右边地势平坦宽阔,已辟为休闲场地,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及村民休息。桥头有几棵300年的古樟,使通州桥掩映在绿树丛荫之中。左边有座山名叫“挂钟尖”,山脚是“关帝廟”,山顶有“文昌阁”。

“关帝廟”的门柱上,写着一付对联,内容是“梅溪似弦弹起千古风韵,群山如黛缀出几多英杰。”不是吗?从通州桥走出了曹聚仁、方增先、柳村等名人。

小山因其形状如一只挂钟而得名“挂钟尖”,山顶有座玲珑剔透的建筑,叫“文昌阁”,里面供着文昌大帝。站在山顶,只见桥阁相辉映,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画面。

通州桥还是一座爱情之桥。据说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曹聚仁(1900-1972),是通州桥北的蔣畈村人,而他的原配夫人王春翠是桥南的塔山村,而通州桥是她每天读书的必经之路。由此通州桥不但连接起两座村庄,也架起两人的爱情之桥,演绎了一出东方的“廊桥遗梦”。

告别塔山村,我们又驱车去龙门村。先返回白沙村,左转走一条无名山路,经过刘源、岩角、汤公、半源、龙门脚、大源等村,最终来到龙门自然村。山路很窄,勉强能通行一辆车,幸好未碰到来车,否则真不到如何交会。

龙门位于兰溪东南山区,和金华北山相接,离金华北山的武平殿村约五、六里,有条小路相通。这是个偏远小山村,约十来户人家几十口人。这里气温比金华市区要低约10度,金华市元月三日下的雪,十多天前雪就化完了,但这里我们还能看到积雪,到处挂着冰柱,长1、2尺。夏天一定很凉快,是避暑胜地。

我们向村民打听,龙门瀑布在何处,得知离村约2里,并画了一张详细的草图。我们按图前去,先经过龙门村的“水口殿”,殿旁有条古老的小道,据说在进山公路未建成前。这古道是山村进出山的唯一通道。沿着古道下山,又约行了十分钟,就看到龙门瀑布,她虽不能和黄果树瀑布比,却有自己的特色 ,也不枉我们到此一游,相信来年夏天来,一定更美更好玩。

行者

                                         2013年1月18日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游兰溪梅江镇的通州桥和龙门瀑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