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鄙视《新概念英语》之类的英语教材的几大理由。。。。。。

(2011-04-26 16:20:51)
标签:

杂谈

分类: 茶余饭后
    该套教材被鄙视的范围: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不含)以下的第一、二册就不说了。这两册就是为学语法而学英语的典型教材。连鄙视都不够格。。。
    现在仅以第三册(含)上以的三、四册作为鄙视范围。

    《新概念英语》第三、四册被严重鄙视的原因:
    第一:这套教材是我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就已开始流行并使用了。也就是说一套使用了二十年以上的英语教材到今天竟然还在大行其道。只能说明中国人学习英语二十年来没有一点进步。二十年前他们的长辈怎样,今天他们也怎样。他们的长辈当年用这套教材学不好英语,今天他们使用这套教材一样什么也学不会。
    第二:二十年前就有人用这套教材,二十年后还有一大批80后,90后的英语老师以这套教材“为生”,吃这套教材这碗饭。可见,这套教材作为商品有其成功的一面,但对突破中国人英语学习的帮助并不大。学也罢,教也罢,只是盲目地冲着这套书的“久负盛名”而去的,而这套书真正能不能帮助自己学习好英语,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这套教材形成于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里。在一个信息闭塞的时代里,这套书是显示出了它强的一面(至少名气强)。而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发达,把它放到信息时代里,这套书无疑就显示出了它的“过时”性。
    第四:这套书是典型的把英语当作纯粹知识而非当作技能来学的代表。而这也正是我要鄙视它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它强调的都是学习英语的句法、词法、句型、同义词辨析等全是语言学范围内的东西,把英语整个弄成的深澳的知识来学习。而也正因为这套书的这个特点,外加教这套书的那些老师也是从这套书中把英语整成知识来学习,所以才造成了二十年前的学这套书的人学来学去,没几个学从中学好英语的,而今天他们的后辈同样也遭遇一样的命运。而这些可怜的人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依旧在不断的用着这套书。结果恶性循环出现了:越学越不会,越不会越迷信这套书,总以为是自己的错,而不是这套书的错。其实,错就错在这套书本身。
        第五:这又是我鄙视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一个在我们要把英语当作技能而不再是当作知识来学习的前提下和理念前鄙视这套书的原因。
        这套书只适合训练语法,而不适合于训练英语学习者的思维。
        这才是鄙视这套书的最大原因。
    你只要看看这套书的第三、四册里那些生拼硬写出来的所谓为“课文”,从puma at large到后来的什么什么等等,无一不是些除了可以用来学习语法之外,空洞无物的文字。没什么思维内容,没什么思维逻辑可遵循。也就是说你根本无法从这些所谓的课文中训练学生的“线性思维”、“线性阅读”等高级阅读的内容。也就是说它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而硬编写出来的文字,并不是为了思维训练而编写的课文。你把它与雅思阅读中的文章试作比较,你不难看出的编写的苍白无力。不值得一看一读。
    中国人今天需要的不是为了语法而学习英语,而是为了思维训练而学习英语。只有那些有助于思维训练的英语教材才是好教材。
    二十年前我还是个小伙子时,就在津津乐道地从这套教材中挖掘所谓的“语言点”,即语法点、词的用法、同义词的辨析等内容而教这套,二十年后我发现竟然还有人在用同样的方法,为着同样的目的在教这套书。
    竟然在二十年前的同一个地方上“卖力”地原地踏步!!!!
    这套书,包括在用这套书学英语的那些中国人,该不该鄙视?
     所以,我鄙视它,如果你还在用这套教材学习英语,我也鄙视你!
 
 
                               
                              (原创)鄙视《新概念英语》之类的英语教材的几大理由。。。。。。 - 跨越锦绣山河 - 跨越锦绣山河的博客
                                     至少二十年前,我就在用这套教材,都成古董了。可二十年后
                 发现学习英语的中国人竟然还在把它 当宝贝儿似的使用
                 着。。。。。。
                                启示:至少二十年来中国人除了造就一个庞大的英语市场外,
                                     英语没一点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