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赏读浮萍《财神节》
本帖最后由 一树红豆 于 2012-9-8 16:15 编辑
七绝
赏读浮萍《财神节》
曾于春节换桃符,爆竹又燃妖未除?
读罢方知有蹊跷,财神寿诞被民呼。
2012.9.8
附浮萍原玉:
《财神节》
爆竹声声岁未除,财神今日众人呼。
千商万户欢颜露,祈愿勤劳幸福符。
(注:09年旧作)
附财神节介绍(摘自网络):
七月二十二财神节,道教中这一天是财帛星君李诡祖的成道日。李诡祖去世后在这一天羽化得道,位列仙班,成为天上星宿中的财神,在天庭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因此民间在这一天要举行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后来民间有人说这是财帛星君的生日,实际上是成道日。
财神节最早记载见于《玉匣记》: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圣诞”。
《玉匣记》作者许真君,是集各类占卜之术之代表作,亦称之为《玉匣记通书》。许真君,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南昌(今属江西)人。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史书记载,
许逊得其妙要,传录于世,名之曰:玉匣记
。但是,史书也记载:《玉匣记》,后人或有增补,进而衍生出许多不同版本,为一般假托诸葛孔明.鬼谷子.张天师.李淳风.周公.袁天罡等先贤之名而作。
值得注意的是,许真君为晋代人,李诡祖为南北朝时期曲梁县令,后人不可能出现在前人的著作中。因此,七月二十二增福财神圣诞的记载很有可能是后人所加。比如袁天罡就是隋唐时期人物。史料记载:袁天罡,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山令。
明代临川名人伍福有诗作《谒嬷嬷幢李相公墓》也有记载:
太白陨落何茫然,相公飞升列仙班。
足蹬般河长流水,头枕天齐连绵山。
玉书神护星君位,圣赐财帛石室间。
惠泽万民增福公,平施天下福善仙。
山东地区有传说。隋文帝年间,周村有一个姓李的掌柜,在齐州府(济南)经营一家叫“财帛永兴”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耄耋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诞辰。谁给我过,保证他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李掌柜为讨个吉利,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并根据梦中老者的嘱咐,燃放鞭炮,奉献香火,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买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李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齐州(济南)府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
在青岛,也有类似的传说:光绪年间,在即墨古城有一个姓周的掌柜,经营一家叫“春兴永”布匹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披头散发的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很多年没有人给我过忌辰了,谁给我过,保证他生意亨通……”周掌柜是生意人,为讨个吉利,第二天一早,他就早早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在梦中老者的嘱咐下,燃放鞭炮,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帐割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
周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即墨城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
农历七月二十二
就是青岛民间的财神节,这一天,所有经商的、炒股的、买外汇的甚至普通老百姓,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朋的支持,大吉大利、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一整天。市民对于财神节的庆祝也是比较隆重,做生意的市民大都会选个吉时放几挂爆竹,预示着自己的生意红红火火。此刻窗外的爆竹声依然震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