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沙尘最常见的时期?
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气候学研究中,通常将3-5月定义为春季。研究中指出,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东亚沙尘暴多发区之一,而北京地区是亚洲沙尘气溶胶向下游输送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区。北京地区自公元440年开始就有强沙尘暴的记录,在历史上先后经过了北魏、辽金和明清时期等几个沙尘暴的频发期。其中,春季是北方地区沙尘最频发的季节。1981-2011年北京观象台平均沙尘日数2.2天,最多沙尘日数12天,出现在1954年。
沙尘天气的定义?
沙尘天气是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得空气混浊的一种天气现象统称,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天气,共同特点是能见度明显下降,出现时天空混浊。不同在于,浮尘是由于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出现时远方物体呈土黄色,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能见度小于10km,无风或风力不大;扬沙是指由于大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在1-10km之内的一种天气现象;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尘沙,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北京的沙尘来源?
学者曾对影响北京的沙尘源地进行分析,发现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等几个地区是导致北京出现沙尘的主要源地。北京沙尘天气与大气环流形势密切相关,蒙古气旋配合地面冷锋是导致北京出现沙尘的主要天气系统,外来沙源主要通过西北、西和北,三条路径输送至北京。而且沙尘输送路径不同会造成北京空气质量出现明显差异。当遇到弱辐合区、稳定层结和小风速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沙尘粒子和本地污染物扩散时,易于导致北京发生重污染天气。
沙尘的危害?
一方面,沙尘气溶胶可通过直接散射和吸收短波辐射来改变地球系统辐射收支。另一方面,沙尘粒子可通过间接或半直接效应来改变云的微观物理过程,进一步影响降水甚至整个水循环。沙尘天气还会引发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沙尘暴的风蚀作用会加速地表荒漠化,进而对干旱气候产生影响。沙尘中有毒物质、病菌等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且在体内积累,损害人体器官,引发各种疾病。另外,沙尘暴可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通过沙埋、狂风袭击、降温霜冻等方式,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沙尘和霾的区别?
从地形上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靠太行山余脉,北依燕山山脉,正好处于蒙古国和内蒙古沙尘源地的下风方向,因此受外来沙尘影响造成重度及重度以上空气污染的情形时有发生。虽然霾和沙尘天气发生时均容易导致大气污染,但前者通常以细粒子(如PM2.5等)污染为主,后者发生时PM10浓度较高,以沙尘污染为主。所以沙尘和霾天气还是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
沙尘的影响因素?
沙尘源区的春季降水对当年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影响非常突出,本地降水更多的是仅仅影响当年的沙尘暴天气。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了有力的退耕还林、植树种草、防风固沙等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得沙尘天气对北京市各个方面的影响大大地减弱了。(内容来自以下文献/整理熊猫姜)
参考文献:
刘毅,周明煜.北京沙尘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及其应用[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2): 142-1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0480—2006
沙尘暴天气等级[S].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张志刚,陈万隆.影响北京沙尘源地的气候特征与北京沙尘天气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3,16(2): 6-9.
张小玲,李青春,谢璞等.近年来北京沙尘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J].中国沙漠,2005,25(3): 417-421.
郑新江,杨义文,李云.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某些特征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9(1): 14-23.
尹晓惠,时少英,张明英等.北京沙尘天气的变化特征及其沙尘源地分析[J].高原气象,2007,26(5):
1039-1044.
徐文帅,魏强,冯鹏等.2010年春季沙尘天气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天气类型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2,28(6):
19-26.
张小玲,刘建忠,徐晓峰.北京春季一次持续浮尘和污染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科技,2004,32(6): 420-424.
熊亚军,唐宜西,寇星霞等.北京春季一次霾和沙尘混合污染天气过程分析[J].干旱气象,2017,35(1):
100-107.
高庆先,苏福庆,任阵海等.北京地区沙尘天气及其影响,中国环境科学,2002,22(5) : 468-471.
刘晓春,曾燕,邱新法等.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1): 118-123.
陈广庭.北京强沙尘暴史和周围生态环境变化[J].中国沙漠,2002,22(3): 210-213.
元天刚,陈思宇,康丽泰等.1961—2010年中国北方沙尘源区沙尘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J].干旱气象,2016,34(6):
927-93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