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及课余训练的探索
(2015-01-26 08:09:57)
标签:
教育 |
分类: 工作室-论文 |
对初中生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及课余训练的探索
初中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及课余训练,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发现人才并培养人才为高一级的学校或单位输送人才的基地或摇篮。而如何发现原始“材料”的优劣及早地发现条件优越的少年儿童,并及时地把他们选拔出来,从小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于是选材就提上了重要的日程。另一方面他们的课余训练是非常特殊的,与专业的训练有着显著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提高其运动能力,并为以后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打好基础。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回顾二十几年训练、实践,就这一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1、
在训练时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相同的训练条件下,往往有的运动员成绩不断提高,能够创造优异成绩,而有的运动员则提高很慢,尽管经过他本人的艰苦努力,教练员也想尽办法,但终是成效不大,究其原因,就是原始“材料”的优劣。从另外一件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在学校老师之间议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评价:“一流的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乍听起来有些吃惊,细细品味,还是有一番道理的。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选材的重要性。
2、
1)
A、选材的局限性:
初中中长跑运动员选材的面很窄,范围也很有限,这是因为受家庭经济情况,学生的年龄较小,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就近入学等原因,选材只能在周边乡镇及本镇小学。还经常发现这种情况,在选材时发现一名学生各方面条件很好,是训练中长跑运动的苗子,有发展前途,但因为家长反对或个人不感兴趣等原因,不愿意训练,这也反映出选材的局限性。
B、选材的方法
虽然现代科学技术比较先进,用高科技手段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测到孩子的骨龄,预测身高神经,肌肉纤维的类型,心肺功能等。但是选材必须从最简单,最易行的方法开始,只是到一定的阶段才能采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检测,否则人人检测代价更大,这也是不现实的。
①通过小学体育教师或班主任的介绍,对那些有运动天赋,身体条件较好的学生,进行目测,选拔出身材匀称,下肢比上肢稍长,重心高,跟腱长,踝围细,足弓高的学生。有时也可以在县区、镇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进行选材。
②简单的素质测试:对目测合格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如:进行50米快速跑,立定跳远,原地或助跑摸高,800米跑等。通过测试选拔出速度快,爆发力强,协调性好,耐力突出的学生。在选材时更要注意在同等条件下,选择那些对中长跑感兴趣,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学生。
2)
把初选合格的学生,利用寒假、暑假、五一、十一等假期进行集训。在训练时,注意学生的形态,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同时,重点考查机能指标和学生在练习时整个动作结构是否合理协调及身体素质情况。通过集训筛选出身体素质好,协调性强,心肺功能超长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可以利用科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测。这样选材更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失误率低的学生。
3)
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遗传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内脏器官功能、运动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作用。如在身体形态方面,国外有的科学工作者研究遗传因素对子女身高影响,得出结论,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之间的相关系数为二分之一。比如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NBA明星姚明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身高2.26米,有很高的篮球天赋,而他的父母都曾经是我们国家男女篮球队的中锋,他父亲身高2米多,母亲身高也在1.90米左右。因此在选材是需要考虑遗传因素,很有必要对集训运动员进行家庭史的调查,在他们的长辈中有无这方面的特长,也是选材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4)
当然,中长跑运动员选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兴趣爱好、家庭、社会环境以及物质生活条件,是否有利于进行长期、系统、艰苦的训练,科学地预测等等因素,在选材时也要恰当的予以考虑。
二、
既然是课余训练、顾名思义就是在上课之余进行的训练,它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如何利用好这有限的时间,科学有效的安排训练,取得好的成绩,为以后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打下良好基的础,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体内部各系统虽然都有各自的功能,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毫不相关而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相关的。各部位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包括身体活动在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整个机体高度协调发展的结果。因此,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没有各器官和身体各系统机能的普遍提高,就不可能有某项机能的单独提高。只有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提高身体机能的总体水平。所以,我们进行锻炼,并不是单纯发展某项运动能力或身体某一器官的生理机能,而是要通过锻炼,使机体的整体机能,全面、协调的发展。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初中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在二十几年的实践训练中体会到,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变换训练的方式和科学的安排训练内容,并在训练时结合游戏,竞赛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学到知识、技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专项素质。这样小运动员或刚刚入队训练的运动员就不会感到单调枯燥,训练效果也更好。
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受时间、场地器材、家庭经济条件等情况的限制,不可能同体校和专业队那样有足够的训练时间,而他们的训练时间,只有早上、下午各1个半小时,遇到下雨、下雪时间更少,有时只能在走廊、过道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因此教练员更应科学有效地安排训练内容。初中学生的训练周期最多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既要提高身体素质,又要很好的掌握中长跑技术,还有可能每年参加县(区)、市、省级的中小学运动会,更要在此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
早期的速度训练,应注意各种动作速度的训练,更要注意每个动作,每一环节的训练。重点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运动速度和位移速度。发展快速跑能力,提高机体无氧代谢能力,发展腿部肌肉后蹬力量。儿童少年的速度素质随年龄增长而自然增长,7-13岁年龄段,男女速度力量的增长特别快,13岁后性别差异明显不同,男生比女生速度增长的幅度稍快。因而,儿童时期是培养速度力量的最佳阶段。实践证明,运动强度大,而持续时间短,组数多而密度小的练习有利于增强爆发力,强度中小,持续时间长的练习有利于发展速率和速度耐力。
3、
在当今的世界中长跑比赛中,整个比赛过程运动员之间差距很小,快速跑、变速跑、超越跑、交替领跑等场面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速度耐力,更要有适应这种比赛节奏的能力。因此,根据这种情况在平时对初中学生进行中长跑训练时,多安排一些快速跑、变速跑、超越跑、交替跑的等方面的练习,使他们从小就适应这种节奏,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应注意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肺技能较弱,无氧代谢机能差,负氧债的能力较小,对呼吸的调节机能没有成熟,血红蛋白,肌蛋白的含氧量少,无氧代谢受自然发育限制等情况。在这一时期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更要科学性、合理性,训练的强度要适中。耐力训练要从有氧入手,但也不要忽略无氧耐力的培养。因此,在有氧训练过程中或在一定的周期中,应穿插一些无氧练习,这样有利于肌肉器官,内脏器官利用氧的能力提高,应以不过分加重少儿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疲劳为限。
耐力素质是内脏功能以及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在跑动中的综合体现,特别对刚刚入队训练中长跑的小运动员,应以有氧训练为基础,因为有氧训练是发展专项耐力的基础,是保证运动员能否坚持长期系统训练的重要条件。耐力又是保证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耐力训练,不但能改善和提高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能力,而且为运动员将来进行大强度训练打下基础。
训练方法以动作技术为基础,采用短、中、长距离结合练习,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克服无氧和有氧代谢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并结合匀速跑、变速跑、越野跑、交换方向的蛇形跑、游戏等练习方法,和安排运动量和密度,但总的原则是根据每个运动员的情况,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因材施教。比如有的运动员可以在一次的训练中安排跑3组200米,3组400米,1组800米,量和度恰好;而有的运动员则在跑完前二项内容后,就感到力不从心,很疲劳,无法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内容。这就要求教练员对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在训练时,根据不同的运动员,制订不同的运动量和运动密度。只有遵循科学的规律,利用科学地训练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
从国内外现代中长跑比赛来看,动作自然放松,步幅适中。步频快,节省体力,向前推进的效果才好。因此,在青少年刚开始中长跑时,对中长跑的动作技术一定严格要求,反复强调,反复练习强化,体会摆臂与呼吸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在训练时自始至终强调动作协调放松,规范合理,使他们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结构的概念,获得正确的动作要领。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可以让运动员多观看中长跑技术影像资料,从一些田径训练的有关书籍、报刊、杂志(如《田径》)上摘取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各个阶段时的动作分解图片,印发给运动员,并在训练中让学生体会,模仿练习。密切注意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的动作结构,当出现错误动作时及时纠正,提醒直至形成动作定型。
5、
随着中长跑成绩的不断提高,技术不断革新,训练方法的日益丰富多彩,各国专家,教练员都在探索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的强度,运动负荷刺激,究竟多大才是适宜。而初中生的中长跑训练又是多大才是适宜的。这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把我的想法,粗略的谈一谈,供大家商榷。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两名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运动员,一男一女,女孩个子较矮,身材条件一般,但在训练时表现出的爆发力,反应速度相当好。特别对教练安排的训练任务,不论训练强度、训练量有多大,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完成,短跑成绩提高很快。到初中二年级时100米成绩达到12秒8,400米成绩达到58秒,并多次在市、省级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当时带中长跑的教练员,动员她改练中长跑,开始她不太乐意,经过教练员的多次耐心的做工作,细致的分析,她要想在短跑上再提高成绩难度很大。如改练中长跑,发展的空间很大。经过一年的中长跑训练,在省级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800米、1500米双双夺冠,并被省体校选中,后来进入省中长跑队。而另一名男孩从小就练中长跑,当时成绩在县、市比赛中名列前茅,而在省级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时,往往因为最后冲刺速度差,成绩名次都不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在上大学之后,通过田径理论,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的学习,才悟得其中的道理。中长跑是一项既要速度又要耐力的项目。特别是现代的中长跑比赛,从比赛开始竞争就相当激烈,整个队伍搅在一起,交替领跑,直到最后几十米,甚至十几米,看谁的速度快,冲刺力强,才能决定谁是冠军。究其原因就是中长跑既要耐力,更要有冲刺速度。因此初中中长跑的课余训练,早期应以无氧训练为主,有氧训练为辅,并且每周要穿插安排1-2次的身体素质训练。在动作技术,身体素质特别是专项素质都有很大提高,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才应以有氧训练结合无氧训练为主。在这一时期也是决定能否成为一名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关键。对初中的中长跑运动员来讲,中、小运动量应稍多,大运动量宜少。中小运动量对大脑皮层所产生的兴奋过程较弱,精力易于集中。对建立精确协调的运动条件反射有利,且有益于更好的学习掌握新动作。
三、
综上所述,初中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及课余训练是目前广大初中体育工作者都在研究、探讨的问题。本文从自己二十几年的训练实践中,把自己的体会想法粗略的谈一谈,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及同行的指教。
参考文献: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