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育果网
育果网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874
  • 关注人气: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亲密的人也不能共用这些物品,尤其是最后一个!

(2018-12-14 17:48:25)
标签:

健康

卫生

筷子

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跟关系亲密的人共用一些东西,例如脸盆、牙膏、筷子等等,尤其是家人之间,共用这些东西太正常了。

但是你知道吗?这些你认为很平常的东西,分分钟会成为疾病传播的途径!

这些常见的东西不宜共用

01牙膏

牙刷几乎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但是牙膏却经常和家人共用。殊不知,共用牙膏也有风险。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4/41e573f3eb944fda81d0bccd303fb31d.gif

挤牙膏时,牙膏与牙刷接触,细菌、病毒会借此机会传播。要知道,牙刷天天接触牙齿和口腔的角落,如未冲洗干净,很可能有病菌隐藏在牙刷的缝隙中。而且卫生间的环境相对潮湿,适宜细菌繁殖。我们也无法保证每天使用的牙刷没有细菌等微生物。

更何况,每个人的口腔问题和牙齿状况都不一样,应该尽量选用适合自己的牙膏。

02梳子

梳子直接接触头部,共用会有真菌感染的危险。而且头部经常接触枕头、床单等有螨虫的物品,也无法避免不出现交叉感染。

特别是小孩与大人不宜共用一把梳子。成人喜欢染发,染发剂的化学物质可能会粘在梳子上,小孩抵抗力较弱,易引起过敏。

03指甲刀

我们都知道有些疾病会通过血液、伤口等方式传递疾病。而生活中很多时候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有血液感染的危机。

修理指甲时,如果血液传染病携带者不慎弄伤皮肤并出血,他人若是共用指甲刀就可能通过血液传染病菌,引发疾病。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4/fde40b95fab04b7d8399f5b1025fa327.gif

而且像灰指甲等皮肤疾病,也可能残留细菌在指甲刀上。建议每个人自备修甲工具,使用后用酒精消毒。

同样的,剃须刀、刮眉刀等易造成人体刮伤的日常用品都不宜共用,若想要借用,最好事先消毒。

04挖耳勺

挖耳勺极易传染寻常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瘊子。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4/30ff4ae3a85e46459b50d4d801a70bdf.jpg

瘊子是一种HPV低危型病毒的感染,它会通过不完整的皮肤黏膜进行传染,其表面往往是凹凸不平的刺状,易出现在耳朵附近,这种传染也取决于抵抗力的高低。

05搓澡巾 

搓澡巾质硬而粗糙,在搓澡的过程中,表皮角化层因过多地被搓擦而脱落,保护作用减弱。皮肤若有微小的破损,病毒、细菌就可能随着伤口进入皮肤,引起丘疹。一旦被抓破或搓破,病毒很可能传播开来,引起更多的皮疹。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4/1932e2e9cab04b869e9c99832aa6d57b.gif

据调查,与他人共用搓澡巾的人患皮肤病的机会要比不使用的人高4—10倍。

06耳机 

入耳式耳机塞进耳朵,就承载很多耳屎,放在别处比如桌子、柜子,便可不断沾染外界细菌,而油腻湿润的耳屎能帮助细菌的生存和繁殖。

研究表明,经常戴耳机可使耳内细菌数量增加11倍。与别人分享耳机不仅会促进细菌传播,如果你的耳内恰好有皮肤破损或者其他伤口,外来的葡萄球菌也极有可能趁机侵入,并诱发皮肤感染甚至更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建议佩戴入耳式耳机者每周用酒精清洗耳机一次,不用的时候,将它放在干净的盒子中。

07筷子 

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有使用公筷的习惯。再加上竹木制筷子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磨损后,细菌会越来越难清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可借由筷子传播,造成感染患病。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4/8ed852d52879497f82e54e581b6d8aec.jpg

建议竹木筷使用半年或一年后最好更换。每周用沸水煮一次筷子,清洗后,将筷子头向上,放在筷子笼中,自然风干即可。外出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多用公筷,有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

关系再好,

涉及到健康问题,

该分开用的东西还是应该分开的,

毕竟健康最重要!

本文综合自广东卫生信息、BTV我是大医生官微、中国健康养生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