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星专家】良医治世,用爱夯实健康事业基椽—健康医疗事业CMO张伟访谈录

(2018-07-11 14:35:05)
标签:

健康


前言

第二期明星专家,让我们走近健康服务事业群CMO张伟。

张伟:京东方健康服务事业群(HBG)首席医疗官(CMO),曾先后就职于中日友好医院医务部,厦门大学富邦国际医学筹备组,美国哈佛大学HMI,北京京蒙高科干细胞技术公司,北京爱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医师协会等并担任重要职务。

自小熏陶 立志从医

张伟的从医之路始于家庭:父母从医,给了他强烈的熏陶,“那时的医疗环境特别人文、和谐,患者对医生充满了感激,有的时候早上打开门,就会看到门口放着一小筐花生。”这种质朴和谐的医患关系在今天看来可能已经很罕见。当看到父母的幸福感来源于真正解决了患者的病痛,这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梦想也悄悄植入了年幼的张伟心中。

 

大学毕业报考志愿,张伟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上海医科大学,而且“只填了一个志愿”,老师担心的问他,你要是录取不上怎么办?“那我就不上了!”今天来看这的确是一种冒险,但也源于张伟对自己的自信。命运给予张伟孤注一掷选择上海医科大学的勇气,也回馈了他六年最好的时光,学校严谨求实的学风对张伟的影响很大。“做临床医生是每一个学医的人的梦想,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嘛”,张伟如是说。

 
http://static4.j.cn/img/community/180711/1448/aedffea048a140b2.jpeg?resource_tongjin.yao=1144,1368 悬壶济世的胸怀从学校延续到了工作岗位。毕业后,张伟来到了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在现代胸部外科奠基人、开拓者、导师辛育龄的言传身教下,学校中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了实际的经验,抽象的概念成为了现实。张伟在实践中不断践行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过要真正做到,不仅是说说而已,“我曾经三个月都睡在病人的床边,连换洗衣服都是家人给送来。”此时此刻,成为一名好医生就是张伟的最大追求。



命运转轮 从临床走向管理

谈到为何从一线转向了幕后的管理工作,张伟笑言,是“时间和机遇”。2003年的SARS突然袭来,中日友好医院被临时征用为专门针对非典治疗的医院,张伟临危受命,成为非典办公室副主任。然而,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到原来的岗位,反而和医疗管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好像迈过了一道坎,当时我的心理其实是很不能接受的,我的导师也认为,培养这么多年的临床医师是特别不容易的,因此也非常舍不得。”

 

最终,还是院长的一席话解开了张伟的心结,“人的价值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在一线可以救死扶伤,但管理者带来的价值更难以估量,因为它要解决的不是一个病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问题。”“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张伟迅速调整心态,他认为,个人的价值总要优先服从于集体的利益,这是一种原则。而跳出一线的视角转而采用全局的思维看问题,张伟发现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有了全新的变化,“以前我认为好的医院就是提供最好的服务,关注点总在病人身上。但转到管理岗位后,我学会了从医院的角度看问题。”

 

在管理生涯中,令张伟感触最深的就是每天面对的形形色色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如何保护患者的利益?如何保护医院和医生的利益?张伟的任务就是需要在二者之中寻找平衡。在处理过程中,张伟也不停反思:“医疗系统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而这个思考也激发了他想要改造现有医疗体系的梦想。“如何建立一个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医务人员为中心的医疗体系才是有更大价值的事情。”

不谋而合 

用爱为人类幸福健康做点什么

2006年,已到不惑之年的张伟怀揣着改造现有医疗体系,打造更充满人性关爱的医疗梦想,作为访问学者只身来到美国。在哈佛的岁月里,张伟每天都与美国、英国、德国的医疗管理专家一起研究探讨国际医疗体系。“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都有它的优缺点,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是完美的。这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张伟说道,”如何建立能够适合每个国家的医疗体系是我们日夜思考研究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伟研究的课题《中美医疗产业发展研究》、《中德医疗产业发展研究》、《亚太及欧洲医疗产业研究及保险差异化研究》得到了WHO的高度重视,并在美国、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是这段在哈佛学习研究的经历,给了张伟高瞻远瞩的全球化视野,也更加系统的梳理了中国医疗体系改革的方向。

 

医疗系统建构工具方法,终究是“术”,张伟时刻不忘,且执着追求的始终是用人性关爱,给国人、给世人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这正与京东方董事长创办健康医疗事业群的初心“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不谋而合。张伟道:“董事长做医疗的情怀和梦想深深感染着我,我与董事长的战略理念不谋而合“。于是因缘际会,2013年夏,张伟正式加入京东方。

 

当时的京东方医疗事业部只有6个人,号称“非常6+1“,时至今日,京东方健康医疗事业成为京东方三大业务支柱之一,人员也由从前的6个人壮大到数百人。京东方健康医疗事业高速发展,张伟既是见证者,更是重要参与者。

坚持创新 让“明日医疗”提前实现

当谈到对京东方健康医疗事业的建议时,张伟说:”京东方能够有今天的国际地位,就是因为坚持创新。京东方作医疗投资也是这样,我们要坚持创新,谋求发展。首先是模式创新,我们不是为了进入医疗产业而进入医疗产业,也不是为了建立一家医院而建立医院,我们是为了打造以人为中心的医疗产业生态而努力奋斗。其次是战略创新,我们引入数字化医院的概念,无论是在医院规划上、学科建设上都秉承着创新的理念。最后是体系创新,我们将在合肥布局20家诊所,搭建以数字医院为核心的分级诊疗体系。这也与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相辅相成。”创新的理念已经融入京东方的血液,是抹之不去的DNA。“我们将采用科技手段代替传统技术,比如微创、机器人医生,穿戴科技等等。坚持科技创新,让科技更好的服务医疗,让”明日医疗“提前实现。”

 

作为首席医疗官,张伟对合肥京东方医院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说:”合肥京东方医院在京东方健康医疗事业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我们事业的开端。合肥京东方医院是我们核心能力的孵化地,将成为京东方健康医疗事业的标杆医院。我有信心,在18年合肥京东方医院开诊后会成为令人骄傲的医院!“

人文关怀 贯穿始终

“做医疗是对社会回馈的方式之一,我们将设立医疗慈善基金为社会上的贫困人员捐款。”张伟说,“我们会和画院书法院、摄影家合作,在医院里展出书画、摄影作品。在治疗患者病痛的同时,也给患者的心灵端上一碗热鸡汤。在手术室旁边设置静思堂,让患者的心灵得到安慰。同时在医院的装修、配套设施等方面都会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我们会聘用患者为志愿者,通过他们的感同身受给患者鼓励和支持。“

 

当谈到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时,张伟阐述道:”人指健康人群、患者、医务工作者和医疗管理人员。针对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关怀体系。对于健康人群,我们会给予正确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指导,让人们更加幸福快乐;对于患者,我们会调配医院全部的资源为患者服务,同时京东方搭建了分级诊疗体系,目的就是将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乃至家庭;对于医护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京东方将给医务工作者带来幸福感倍增的工作体验,除了保证医务工作者生活品质,我们还格外重视人才的成长,现在京东方与国际知名的医疗集团Dignity Health合作,以后还会和更多世界知名的医疗集团合作,引入国际领先的培训体系,为医护人员提供职业发展的途径和通道。对于人的阐述会随着事业发展而不断丰富。”

动静皆宜 追求平和的人生

张伟酷爱读书,尤其对于医疗类的书籍非常感兴趣,阿瑟黑利的《最后诊断》甚至对自己选择从医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他也想着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写一本关于医疗的书,“我连书名都想好了,就叫《生锈的手术刀》”。他认为,“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年都是一本书。”


在采访中,他逻辑非常清晰,记忆力惊人,时而引经据典,信口拈来,这与他热爱读书分不开,每天,张伟坚持拿出至少一小时时间阅读,他说自己的读书笔记已经积攒了十几本,“不仅是记录,更是反复理解和消化的过程。”

 

2009年开始吃素,在张伟看来,这不仅是一种健康追求,也是一种精神追求,“这可以让人去掉奢望,内心平和”。业余时间,张伟还喜欢与三五好友打打篮球、登山远眺,也爱在音乐世界中寻找精神的一方栖息地。

张伟平静谦和的君子之风和博学明辨的侃侃而谈,总让每个接触的人非常愉悦;但更加让人温暖和感动的则是张伟内心对于用医疗关爱人的灼热与执着。我们坚信在张伟这样充满良知仁爱的医疗管理者建构下,京东方健康医疗一定能给世人更多充满“温度”的医疗。


http://static1.j.cn/img/community/180711/1450/e2b8bb72328b4c35.PNG?resource_tongjin.yao=407,4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