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手足口脖高发期,做好这4点预防,宝宝才能不中招!
标签:
手足口疾病健康 |
谈及手足口病,堪称每年春天宝宝们都要过的一大关。4月伊始,又进入了手足口病高发期,该如何做好预防,让宝宝免受疾病困扰呢?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

一
引起手足口病的原因是什么?
婴幼儿喜欢把手或是玩具等放到嘴里撕咬,病毒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到孩子的身体,引发手足口病。

1.常见托儿所或是公共场所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
2.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污染过的水和食物。
4.小儿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常见的肠道病毒中柯萨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凶。此外柯萨奇病毒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二
宝宝得了手足口会有哪些症状呢?
手足口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宝宝手掌心、脚掌心、口腔内(甚至口周)出现疱疹,通常伴有发烧,偶见部分宝宝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手足口病的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因此,家长如果发现宝宝的手足口部有疱疹,那么孩子就有可能患了手足口病。
其实,大多数患儿的症状都比较轻微,大约7~10天就可以自愈,家长不用太担心,只要做好日常的对症护理即可。
不过,也有少数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可引起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肺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甚至引起死亡。现在手足口比较常见的危重病例主要是神经系统受损,多数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认真观察孩子神经方面的表现,如果孩子出现了反复哭闹、嗜睡、手足抽搐、恶心、呕吐等症状,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三
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因为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等途径传播,因此针对手足口病毒的传播途径来做预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方式。

1.
由于手足口病直接致病病毒EV71最怕紫外线和高温,因此用紫外线或高温煮沸宝宝的玩具和奶瓶等餐饮具来消毒,可以说非常有效了。
另外,家长也应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等。
2.
在手足口高发的时段,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的。
3.
其实这一点是对以上两点预防措施的二次加强防护。因为无论是餐具、还是手足口患者的分泌物,接触的途径基本上都要经过手,因此勤洗手、正确彻底洗手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注意的是,不仅要给宝宝勤洗手,全家人都应该勤洗手。每次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都应洗手,全家人一起行动,抵御手足口病毒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尽管现有的疫苗只能用于预防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对于柯萨奇A组16型(CA16)、埃可病毒等尚无能为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引起手足口的病毒当中,就数EV71最为凶险,所致重症率和致死率都最高,因此注射手足口疫苗仍然必要。
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
四
宝宝不幸得了手足口怎么办?
尽管进入疫情高发期时,我们要格外注意预防,但实际上,大部分手足口患儿症状都较轻,通常1周内即可自愈,此后宝宝的免疫力又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我们并不主张对手足口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

当然,在宝宝生病期间,以下几点家长也必须执行到位:
1.
当宝宝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宝宝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宝宝服用退烧药了。

2.
出疹子时,家长应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并要及时给宝宝更换衣服。此外,要给宝宝勤修指甲,以免过度搔抓引发皮肤损伤和感染。若疱疹破裂并伴皮肤继发感染时,可局部外用抗菌药膏。
3.
若宝宝嘴里的疱疹已溃疡,家长可用鱼肝油或维生素B2片剂研成粉涂抹口腔,并要让宝宝经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给孩子喝点偏凉的奶或水,少量多次,可帮宝宝减轻口腔溃疡的痛苦。
4.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多给予一些温的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最后提醒家长们:为防止宝宝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在宝宝患病后居家隔离至康复后一周才可外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