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月龄宝宝的完美健康辅食计划


导读: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长期的健康。
7-12月龄婴幼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3阶段,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长期的健康。对于这个阶段的婴幼儿,母乳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单一的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必须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
Tips
生命初期营养的黄金1000日 从妇女怀孕到宝宝出生后两岁,这1000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这是因为生命早期1000天婴幼儿的喂养,不但决定了婴幼儿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潜能表达以及认知等综合能力等,还与其成年后的健康状况、慢病发生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决定人的一生健康状况的最关键窗口。
与此同时,婴幼儿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发育、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发展,也需要有机会通过接触、感受和尝试,逐步体验和适应多样化的食物,从被动接受喂养转变到自主进食。这一过程从婴儿 7月龄开始,到 24 月龄时完成。
这一年龄段婴幼儿的特殊性还在于父母及喂养者的喂养行为对其营养和饮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顺应婴幼儿需求的喂养,有助于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母乳仍然可以为满 6 月龄后婴幼儿提供部分能量,优质蛋白质、钙等重要营养素,以及各种免疫保护因子等。继续母乳喂养也仍然有助于促进母子间的亲密连接,促进婴幼儿发育。因此7~12月龄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喂养为主。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需要以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此时开始添加辅食能帮助父母和喂养者为婴幼儿提供足够的营养。
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此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Tips 辅食的定义
WHO 对辅食的定义为: 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包括各种天然的固体、液体食物,以及商品化食物。
过早添加辅食,容易因婴儿消化系统不成熟而引发胃肠不适,进而导致喂养困难或增加感染、过敏等风险。过早添加辅食也是母乳喂养提前终止的重要原因,并且是儿童和成人期肥胖的重要风险因素。过早添加辅食还可能因进食时的不愉快经历,影响婴幼儿长期的进食行为。
过晚添加辅食,则增加婴幼儿蛋白质、铁、锌、碘、维生素 A 等缺乏的风险,进而导致营养不良以及缺铁性贫血等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并造成长期不可逆的不良影响。过晚添加辅食也可能造成喂养困难,增加食物过敏风险等。
少数婴儿可能由于疾病等各种特殊情况而需要提前或推迟添加辅食。这些婴儿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辅食添加时间,但一定不能早于满4月龄前,并在满6月龄后尽快添加。
7-12 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 1/3-1/2 来自辅食,婴幼儿来自辅食的铁更高达 99%。因而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 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婴儿刚开始学习接受小勺喂养时,由于进食技能不足,只会舔吮,甚至将食物推出、吐出,需要慢慢练习。可以用小勺舀起少量米糊放在婴儿一侧嘴角让其吮舔。切忌将小勺直接塞进婴儿嘴里,令其有窒息感,产生不良的进食体验。
第 1 次只需尝试 1 小勺,第 1 天可以尝试 1-2 次。第 2
天视婴儿情况增加进食量或进食次数。观察2 - 3天,如婴儿适应良好就可再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如蛋黄泥、肉泥等富铁食物。在婴儿适应多种食物后可以混合喂养,如米粉拌蛋黄、肉泥蛋羹等。
在给 7 - 9 月龄婴儿引入新的食物时应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食物过敏现象。如在尝试某种新的食物的 1-2天内出现呕吐、腹泻、湿疹等不良反应,须及时停止喂养,待症状消失后再从小量开始尝试,如仍然出现同样的不良反应,应尽快咨询医师,确认是否食物过敏。
对于婴儿偶尔出现的呕吐、腹泻、湿疹等不良反应,不能确定与新引入的食物相关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婴儿不适应此种食物而不再添加。婴儿患病时也应暂停引入新的食物,已经适应的食物可以继续喂养。
7 - 9 月龄婴儿仍需每天保持 600 mL
以上的奶量,并优先添加富铁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等,逐渐达到每天1 个蛋黄和/
或鸡蛋(如果蛋黄适应良好就可尝试蛋白)和 50 g 肉禽鱼,其他谷物类、蔬菜、水果的添加量根据婴儿需要而定。
10-12 月龄婴儿已经尝试并适应多种种类的食物,这一阶段应在继续扩大婴儿食物种类的同时,关注增加食物的稠厚度和粗糙度,并注重培养婴儿对食物和进食的兴趣。辅食质地应该比前期加厚、加粗,带有一定的小颗粒,并可尝试块状的食物。此时婴儿的乳磨牙均未萌出,但婴儿牙床可以磨碎较软的小颗粒食物。尝试颗粒状食物可促使婴儿多咀嚼,有利于牙齿的萌出。
tips 增加手抓食物
特别建议为婴儿准备一些便于用手抓捏的“手抓食物”,鼓励婴儿尝试自喂,如香蕉块、煮熟的土豆块和胡萝卜块、馒头、面包片、切片的水果和蔬菜以及撕碎的鸡肉等。一般在 10 月龄时尝试香蕉、土豆等比较软的手抓食物,12 月龄时可以尝试黄瓜条、苹果片等较硬的块状食物。
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父母要根据孩子营养需求的变化,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顺应需要进行喂养,帮助孩子逐步达到与家人一致的规律进餐模式,并学会自主进食。
而且父母有责任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与其发育水平相适应的食物,在喂养过程中则应该及时感知孩子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作出及时恰当的回应。耐心鼓励并协助孩子进食,绝不强迫进食。
为了培养孩子有良好的进餐礼仪,父母还有责任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保持进餐环境安静、愉悦,避免电视、玩具等的干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