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译总比胡译强——评“韩寒”的蹩脚的“翻译”
(2012-05-21 22:45:01)
标签:
韩寒怦然心动经典台词翻译flatsatinglossiridescent文化 |
分类: 五月杂谈 |
直译总比胡译强
——评“韩寒”的蹩脚的“翻译”
文/沙子老七
韩寒最近写了篇博文《X、你想怎样》,结尾秀了一下自己的英文,当然这句英文及译文出自其2011年4月21日的博客《爱的代价》。
本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想来“韩寒”是极为推崇这句译文的,否则干嘛再次引用呢?
从目前所得的资料来看,这句翻译,首创于韩寒的博客,姑且认为是其原创翻译。
本人虽英文能力有限,但也识得译者水平的好坏。
【好的英文翻译】
首先看:Show,秀;UFO,幽浮。
这两个词的翻译,本人向来推崇,只是不知其原创作者为谁。这是音义结合地近乎完美的翻译。
接着看看李敖先生的《丧钟为谁而鸣》的翻译:
原文: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John Donne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o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s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译文:
丧钟为谁而鸣
李敖
没有人能自全,
没有人是孤岛,
每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要为本土应卯
那便是一块土地,
那便是一方海角,
那便是一座庄园,
不论是你的、还是朋友的,
一旦海水冲走,
欧洲就要变小。
任何人的死亡,
都是我的减少,
作为人类的一员,
我与生灵共老。
丧钟在为谁敲,
我本茫然不晓,
不为幽明永隔,
它正为你哀悼。
李敖的译文,文笔流畅,意蕴深远,合辙押韵,完全符合英文诗的意境。
这种翻译完全反映了大师的水准,这种水准不光证明其英语水平高,也证明其汉语水平高,更证明其在英语、汉语的融会贯通上更高。对于这样的译文李敖先生说要想找出个佩服的人就照照镜子,绝非虚言也。
【对比余光中的译文】
丧钟为谁而鸣
余光中
没有人是一个岛
自给自足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
整体的一片段
如果一块土地被冲走
正如冲走了你朋友的田庄
或是你自己的田庄
不论谁死了
我都受损
因为我和人类息息相关
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余光中的译文,属于直译。两者比较,当然要被李敖先生大骂了。但话又说回来了,直译总比胡译、曲解好。
【经典英文台词的翻译】
下面我们看看这句经典台词:
“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是怦然心动还是蓦然回首】
即使大家从没看过《FLIPPED》(中文译作《怦然心动》,《怦然心动》似乎不是最好的译名,《蓦然回首》也许更好,似乎更贴近flipped的“翻转”之意并且更符合故事情节。当然,《怦然心动》作为片名在宣传上要更胜一筹。本文主旨不在这里,就不继续讨论了。),光看英文句子也知道,这句话大意是,我们有些人“dipped in”在“flat”内,有些人“dipped in”在“satin”内,有些人“dipped in”在“gloss”内,等等。接着转折当你“every once in a while”发现某人是“iridescent”时,而且也确信了,就没有其他人可与“iridescent”比较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大致知道flat、satin、gloss、iridescent是描述相同的事物,并且描述的程度逐渐递增。
【“韩寒原创”译文分析】
“韩寒”的译文——“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韩寒”的译文很显然将flat译成“高楼”;iridescent译成“彩虹”,“光万丈”、“深沟”和“锈”对应是那个单词,恕本人愚钝实在不知,望“韩寒”不吝赐教。
1、 先抛却flat、satin能否译成高楼、深沟等不提,就假设可以译成高楼、深沟。那么我们按意思相近、逐级递增的思路。gloss是不是应该译成深渊?iridescent是不是应该译成幽冥地府呢?那么是不是应该改成——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处深渊,有人下地府——当然就暂时不让领导先下了,还是让胡乱翻译的人先下吧,一笑。
2、 英国人把公寓称作“flat”,译成“高楼”是曲解其意。倘若非得这样翻译的话,也应该译作有人住公寓,而非住高楼。
3、 Dipped in 究竟是什么含义?韩寒把其翻译成“住在”和“拥有”之意——有人“住在”高楼,有人“住在”深沟,有人“拥有”万丈的光芒,有人“拥有”一身(铜)锈。这也是对dipped in 的曲解,dip in 实际上是“蘸”、“浸泡”的意思。
4、 事实上“韩寒”的译文里,除了same、sameone翻成“有人”,iridescent翻成“彩虹”外,没有几个词可以与原文的意境相对应,完全是译者的主观臆造如“有人在深沟”、“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遇上方知有”,站在翻译角度这完全属于胡编乱造。
5、 有人也许会说,“韩寒”也没说这是他翻译的呀?这就表明两个意思:
5.1、译文非其原创:一、那为什么两次引用都没有打“”那?二、已经两次引用说明作者认可这种胡编乱造的翻译,那我就有理由严重怀疑作者——即“韩寒”的英语水平跟汉语水平。
5.2、那篇中文不是作者对于英文的翻译,属于观后感。那我就要问了,英文跟中文之间的“——”标点符号是什么意思?不会有人说,那是闹着玩的吧?
6、 截至到现在,我想仍有很多人认为甚至韩司机自己都觉得这篇译文是可以拿得出手的甚至是相当经典的。其实识别这篇译文好坏与否,不需要太高的英文水平和中文水平,只需要知道像乡愁诗人余光中的直译,甚至不需要知道韩寒想到就“脸红”的李敖先生的经典译文。
【我的译文】
现在诸位朋友们知道了“韩寒”的译文多么地蹩脚,那么不蹩脚的译文是什么样的那?这句台词又该怎么翻译那?
首先了解一下flat、satin、gloss、iridescent这四个词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其实这四个词都是表示色彩,色调的:flat——无光泽的、暗的、单色调的;satin——绸缎一样光泽的;gloss——光彩照人的;(注意这三个词都是表示单一的光亮度如何)iridescent——却表示色彩灿烂的,彩虹一样的。(这个词不同于前三个词表示了色彩的多样性)
Dipped in是“浸润”之意,是不是有点儿中国文化中的“酱缸”的意味那?这里是拟人化的描述,我们不便直译,暂时翻译成“活着”。
了解了这些,就可以对原文试着翻译如下: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平淡无奇,有些人容光如锦,有些人光彩照人——可是当你蓦然回首,不经意地发现有个人像彩虹般绚烂,你赶紧去干吧,什么人也比不过他呀!
如果我们非得要拽拽文,不妨按如下翻译:
天地似梵高,世人无所逃,何者暗无光,何者如锦裘,何者光烁目。
蓦然回首望,那人殊妖娆,竟若彩虹桥,劝君早着手,方情多年少!
【结末】
必须得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我的中、英文水平,实在是很差。译文更是有很多不当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但请不要谩骂,如果你要谩骂请先拿出一个比我译得好的来,假设拿不出来也请拿出一个比“韩寒”译文好的。
希望大家不要犯,自己矮却要嘲笑别人矮的笑话。
如果有人非得要闹这样的笑话,我也以直报怨,仿效“韩寒”,给你一句——X,你就这鸟样啊!
(完)
2012.5.2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