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花瓶而是实力派 揭秘iuni N1续航能力

(2015-10-13 14:42:41)
标签:

it

科技

手机

数码

提及iuni,大家联想到的恐怕都是纯净、优雅等关联词,其曾经以U2那全金属机身一炮走红,也曾以高性价比2K屏的U3步入巅峰,但又似乎在未来的发展中当中有些迷失了方向,很长一段时间消失在了消费者的视线当中,在当下这嘈杂市场当中渐行渐远。

而就在前段时间,iuni又召开了一场非常特殊的“没有观众”线上发布会,以这种方式发布了我手中的这款N1,其不但沿袭了生来纯净”的零预装iuni OS,且在设计语言和系统上较之前的机型又有了一些较大改变并大大颜值牌,双2.5D湖面玻璃无论在手感还是观感都十分令人称赞,被圈内称为“颜控的心选择”。

http://www.cn314.com/d/file/pingche/46a7b759b99b2aee5289aedb3f4b08b9.jpg揭秘iuni N1续航能力" />
iuni-N1

当然了,MT6753八核处理器+2GB RAM只能说配置中庸,但也够用。这恰恰就成为某些“配置党”嘲笑iuni N1的把柄,更有甚者直指N1不过是一款具有高颜值的“花瓶”,抛开颜值之后便一无是处,充满着挑衅的意味。

随着安卓5.0的日渐普及和优化的不断提升,无论各个档位的手机在使用流畅度方面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区别,以硬件配置来评判手机性能已经有些过时了。笔者认为当下的消费者在关注手机的性能和外形之余,想必对手机的续航更有些愈加苛刻的要求。在当下这移动互联的时代中续航可谓一款手机活动的根本,没有电量的手机如一款转头无异。在之前的体验评测当中,我们已经对iuni N1的硬件和OS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要来相信的探究一下N1的续航实力究竟如何,其到底只是一个花瓶,还是全能的实力派?

在深入测试前,先来看看这款手机的参数。iuni N1配备5英寸高清AMOLED屏幕,搭载联发科MT6753八核处理器,拥有2GB RAM和16GB ROM的内存组合,拍照方面,iuni N1配备1300万像素主摄像头,前置摄像头800万像素,并配以2400mAh电池。

http://www.cn314.com/d/file/pingche/8be409200e9e5697cefb56db12cd8605.jpg揭秘iuni N1续航能力" />
iuni-N1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在当下这3000mAh横行的时代中,iuni N1内置的2400mAh是不是有些过于小气了?从纸面上来看确实如此,但不要忘了iuni N1这一采用了更为中庸的硬件配置。而相对于那些内置了3000+mAh电池的红米Note2(1080p+Helio X10)、荣耀7(麒麟935+1080p)、小米Note(2K+骁龙810)等人气手来说,N1的配置功耗更低,且三星S6(2K+三星 Exynos 7420 )这样的超高功耗的手机也仅仅内置了2550mAh的电池而已,所以我们说iuni N1内置的2400mAh电池是完全够用的。

在保证一定内置硬件水平的条件下,除电池之外最影响手机续航的便是屏幕了。前文中已经提到,iuni N1这一次搭载了5英寸的AMOLED屏幕,并没有采用当下流行的IPS,要知道苹果的iPhone屏幕也是IPS材质。也许有人要说,苹果用的都是最好的,但是在屏幕方面苹果用的还真不是最好的,AMOLED在省电方面或许还真的能够给苹果上一课。

AMOLED屏幕有着独特的自发光效果,这要从它与传统的LCD屏幕之间的发光原理区别上来说。像LG G3、HTC One M8等机型上都使用的是LCD背光显示屏,这种屏幕通过每个像素都发光来显示不同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黑色与其它颜色的像素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是通过发光的方式让像素点变得不透明,虽然看起来并没有光亮,但是依然还是处于发光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AMOLED屏幕显示黑色界面会消耗更少的电量、在续航上更具优势。

回归到手机本质上,在这一次的评测当中,我们将对其高负荷工作、日常使用(10分钟通话、30分钟Wi-Fi环境下在线高清视频、20分钟数据网络下网页浏览、15分钟大型游戏、待机3小时)、充电时间三方面进行全方位测试,最终总结出iuni N1的续航能力究竟如何。

首先,我们将iuni N1屏幕亮度与扬声器音量都设定到最高的100%,插入手机SIM并开启4G数据(模拟正常的待机情况),使用Wi-Fi网络观看爱奇艺客户端上720p高清视频,直到电量耗尽为止。

http://www.cn314.com/d/file/pingche/33ae9b2a0c8ddba0e4a0dfdadabba064.jpg揭秘iuni N1续航能力" />
iuni-N1

要知道iuni N1自带有智能省电技术,在低电量之后会自动开启,通过技术手机达成手机续航时间的最大化,其说白了就是使用了低电量时自动降频技术(电量剩余15%左右时,播放视频出现了些许卡顿现象)。经测试,iuni N1最终坚持了3小时38分钟,这对于一款主打外形的超薄千元机来说成绩已经十分不错。针对前面的自动降频技术,虽说会对手机操作造成些许影响,但对于“没电会疯掉”的群众来说,用这点卡顿换更长时间的续航想必还是愿意的。

当然了,单一的极限续航时间测试并不能完全客观的展现一款手机最终的续航实力,这一次我们采用电池容量/续航时间*3.7V,计算出两款手机的单位功耗,用事实说话:

iuni N1单位功耗:2400mAh/218mx3.7V=40.6mW。

为了能全面的衡量iuni N1的单位续航水平,我们摘取之前中国派评测当中一些人气手机的单位功耗数据,横向对比出iuni N1的单位功耗究竟在什么水平:

  电池参数 单位功耗
iuni N1 2400mAh 40.6mW
红米Note2 3060mAh 43.7mW
魅蓝Note2 3100mAh 42.7mW
三星S6 2550mAh 57.2mW

从以上对比来看,iuni N1在以上高人气手机当中的单位功耗是最低的,可见其在自身功耗控制方面的表现已经在业界站稳脚跟。其同样打破了超薄高颜值手机续航差的瓶颈,给了那些瞧不起超手机续航的人一个响亮的巴掌!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如此极端的测试并不能阐释生活中iuni N1的续航能力,笔者便针对日常的使用习惯进行一番测试:

 测试内容  消耗电量百分比
10分钟通话 2%
15分钟《真实赛车3》,音量50% 9%
20分钟使用数据浏览网页 2%
待机4小时(关闭Wi-Fi、数据、后台) 1%
30分钟Wi-Fi环境在线高清视频,音量40% 7%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出,iuni N1在日常应用中的续航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运行长时间大型游戏耗费9%的电量也称得上中规中矩吧。可以推定其在续航方面基本能满足一天的日常使用,例如刷刷微信,上下班的时候看看视频玩玩游戏等,在加上内置的省电模式,因此对于续航这一方面并不需要担心太多。

在研究完iuni N1的功耗问题后,我们再来看一下iuni N1的充电时间。2400mAh的容量虽说算不上很多,那在充电效率方面又会如何。若耗费过长充电时间的话,在续航灵活性方面会让用户十分头疼,谁会愿意一直被数据线或充电宝牵着走呢?我们将电池耗尽后使用原装充电器连接电源,直到手机显示100%充电完成,计算出其一共需要多长的续航时间。

http://www.cn314.com/d/file/pingche/4bcbfce179870a3764f0ef842a29e284.jpg揭秘iuni N1续航能力" />
iuni-N1-

通过测试,iuni N1最终需要1小时48分钟才能将电量充满,结合到当下的常规的充电时间,这已经算得上比较理想的成绩,要知道某些品牌号称拥有所谓的“快充”技术,也只是充其量将充电时间压缩至两小时以下,所以说这一领域上iuni N1值得我们点赞。

同单位功耗一样,只有这样的单机充电时间无法客观的阐述iuni N1整体的续航能力,我们挑选出vivo X5Pro、OPPO R7和iPhone 6三款高颜值机型,并在充电时间方面做出详细对比:

  电池容量 高负荷工作时间 充电时间
iuni N1 2400mAh 3小时38分钟 1小时48分钟
vivo X5Pro 2300mAh 2小时24分钟 2小时17分钟
OPPO R7 2320mAh 2小时07分钟 55分钟
iPhone 6 1810mAh 2小时49分钟 1小时49分钟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能够发现iuni N1无论在电池容量、高负荷工作时间还是充电时间上都位于业界较为高端的水平,已经为当下的超薄手机的续航能力做出了表率。当然了,N1在充电时间方面与搭载自家的VOOC闪充技术的OPPO R7逊色 不少,硬实力上的差距我们同样不能忽视。

综上所述,iuni N1这款手机在续航方面的表现已经达到了业界中高端水平,并且在屏幕省电这一方面还是很到位的,毕竟既要保证机身的厚度的同时又要确保到续航,在加上内置的省电模式,因此对于续航这一方面已经给了用户足够的保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纯简白不只是手机外形的定义,更是对手机内涵的诠释。随着iuni N1的面世,我们能够看出iuni N1已经更为成熟,既做到了高颜值、也在续航方面做出优化,这恰恰就是iuni利用高品质的外观展示出它在千元机中的差异化的表现。iuni N1,真的很贴心、很完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