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5-04-13 22:15:20)
分类: 教学案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晋江市英林中学 林凤珠

                                     2015.3.13

1、教学目标

  1.1知识方面:通过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1.3能力方面: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演绎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数学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材通过再现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完整过程,用假说-演绎的方法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及对这个实验的验证。这个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用到的各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本章的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已经极为详细的介绍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现象以及对这个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对解释的验证。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基础的,这个基础不仅是知识上的基础,而是更为重要的方法的基础,这也是一个考查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3.1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3.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杂合体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的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4.1 新课导入(4分钟)

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幻灯片上奥巴马的全家福为我们展示出,他的两个女儿长得既有像他的地方,也有像他夫人的地方。实际上,任何生物的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

但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比如我们人的眼睛有大有小,额头有高有低。以我和我爱人两个人的长相为例,我长得比较丑,是小眼睛、低额头,我爱人长得比较好看,是大眼睛、高额头。当初我女儿还没出生时,我们就希望:“要是以后长得像我爱人那样,该多好啊!”但是,很遗憾,我女儿综合了我俩的特点:小眼睛、高额头。我女儿为何会长得这样?这里面涉及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眼睛的大小和额头的高低。

    那么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着什么规律传给后代的?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为我们揭晓了答案。让我们一起沿着孟德尔的脚步,来发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吧!

 

4.2层层引导,学习新知(35分钟)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0分钟

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9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

(1)每对性状的遗传遵循什么规律?

(2)新的性状组合是怎样出现的?

(3)F2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l31有数学联系吗?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不忙于评判谁对谁错,出示幻灯片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分析

(1) 每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于 3:1,符合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因此都基因的分离定律

(2)F2代出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

(3)F2代四种表现型比为933l,恰是(31)2的展开,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那么,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1分钟

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10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

(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

(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

(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并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教师强调

(1)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用Y表示黄色,y表示绿色;R表示圆粒,r表示皱粒。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

板图显示:

它们的配子分别是YRyr,所以Fl的基因型为YyRrYy显性,Rr显性,所以Fl代全部为黄色圆粒。

(2)F1代产生配子时,YyRr要分离,孟德尔认为与此同时,不同对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也就是Y可以与Rr组合,y也可以与Rr组合。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动态中理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不同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彼此独立的、互不干扰的。所以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并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l11l

(3)受精作用时,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结合方式有16种,其中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

学生活动:自己推演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分析图解,并归纳总结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规律。教师画出棋盘,由一学生上黑板完成。

师生对F2代进行归纳,得出这样的三角规律来。

a. 四种表现型出现在各三角形中,如上右图

b. 黄色圆粒(Y—1)出现于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角和三边上(YYRRYYRrYyRRYyRr)

黄色皱粒(Y—rr)出现于次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

绿色圆粒(yyR_)出现于第三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

绿色皱粒(yyrr)出现于小三角形内(yyrr)

b.基因型:九种基因型中的纯合体(YYRRYYrryyRRyyrr)与两对基因的杂合体(YyRr)各位于一对角线上。一对基因的杂合体以纯合体对角线为轴而对称,见上右图:

c.九种基因型可作如下规律性的排列(F2中两对基因组合方式及比率相乘的方法得出如下结果),每种基因型前的系数即为其比例数。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3分钟

教师引导:孟德尔在得出分离定律时,提出假说后探究过程结束了吗?假说可以解释已有的实验现象,就说明它一定是正确的吗?让学生参考分离定律的验证实验,自主设计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

()自由组合定律(1分钟

总结规律:至此可让学生自行总结并叙述自由组合定律。(培养学生总结及表达能力)

 

4.3课堂巩固与评价(3分钟)

 

完成“课堂巩固”部分习题(略),公布答案并点评。

 

4.4小结(1分钟)

 

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是分离定律的延伸。但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至此人们已认识到遗传因子的存在,它在哪里,是什么,如何行使功能,等等,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4.5 作业:课堂巩固

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A.1/16     B.1/8      C.1/2       D.1/4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A.10/16     B.6/16     C.9/16      D.3/16

 

3、下列各项中不是配子的是

  A.HR      B.YR       C.Dd       D.Ad

 

4、具有基因型AaBB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与它们的两个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A.25%      B.50%      C.75%      D.100%

 

5、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不能说明的是

 A.新基因的产生        B.新的基因型的产生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基因可以重新组合

6、将高杆(T)无芒(B)小麦与矮杆无芒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杆无芒、高杆有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5.板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分析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四、自由组合定律

 

 

  

5.教学反思

1、以教师自身实例导入,学生很感兴趣,也能记得住。

2、本节课在授课时间上还需改进一下,课堂讲解的内容较多,课堂上练习的时间太少,原计划的一些练习来不及完成。

3、教师教学思路应该更加严谨一些,特别是一些语言上的组织应该要更连贯。所幸的是学生配合得很好。

4、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但受课时和课堂教学形式的制约,所有问题均由教师设置,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