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例研讨

(2014-03-22 16:12:17)
标签:

教育

http://s4/mw690/002QFm6dzy6Hvz0Pd6P23&690

校本研修:      

 大班社会《小象先生的旱澡堂》课例研讨

            伊川县直幼儿园 王晓燕
  

   研讨主持人:王晓燕

参与研讨者:语言组全体人员

者:刘艳格

观摩研讨大班社会活动《小象先生的旱澡堂》

1、集体观课。

2、执教老师自评。

3、引导教研。

一、教学活动过程简录:

    1、谈话形式导入。

2、以动物王国建旱澡堂,激发兴趣。

3、播放ppt课件分段讲述故事,提问:

     为什么说小象是捣蛋鬼?

     接下来小象会怎么做?

     小象建了一个什么样的澡堂?

     公鸡、母鸡欢迎吗?为什么?

4、师小结:帮助别人需要的,别人会感到开心。否则,则会帮倒忙。

5、引导讲述:你帮助过别人吗?

6、观看视频,幼儿讲述;进一步了解如何帮助别人?

7、出示图片幼儿观看,然后,用笑脸、哭脸判断哪些是别人需要的帮助?

8、播放幻灯,结合图片内容引导判断: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9、教师小结、结束教学

二、刘艳格老师自评: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师幼互动不够融洽。

点评:自评这一环节,执教者反思讲述空泛:预期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师幼互动不融洽点在什么地方,没有实质而具体的反思。

三、课例研讨:

(一)、评析本节课优势:

主持人:首先我们非常感谢刘老师为我们提供的这节研讨课。

1)从整体来看,这节课准备充分,教学的设计组织注意到了幼儿的思维年龄特点。比如,借助直观图片讲以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能把社会活动的内容即要求幼儿知道的道理融入故事之中。

3)环节的安排注意到了层层递进、由易到难。

(二)、研讨存在的问题:

1主持人:在这节课中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激发起来了?

1:贴脸谱环节幼儿能参与其中;结合图片讨论:别人需要什么帮助,安排较好。

2:后面图片内容太多。

3:幼儿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2、主持人:幼儿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关键点在哪里?什么问题导致的?

1:脸谱的运用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活动前知识准备不够充分,如“旱澡堂”的含义,小鸡的洗澡方式等。

2:“灾区图片”不够具体形象,应找一些幼儿容易理解的图片。

3:幼儿对“旱澡堂”的含义不太理解。

4:教师引导不够到位,幼儿主体性无充分发挥。

主持人点评幼儿的学习兴趣之所以无激发起来,一是引导学习时无充分发挥幼儿思维想象能力即主体性;二是教学手段较单一,虽然注意到了幼儿学习的直观形象性,但提问设计的浮躁,使幼儿对问题的思考浮于表面。三是讲解较多,忽视了幼儿的感知体验。

3 主持人:这节课老师的语言组织怎样?

刘老师:自我感觉语言有些罗嗦。

主持人:表现在哪些地方?

刘老师:导入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时,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

1:语言应再生动简练些。

2:每个环节的过渡语言有些突兀,不够自然。

3:老师讲得太多,幼儿参与的少。

主持人:社会课上的故事讲述与语言课上老师的故事引导能不能等同?

众:不能。

主持人:你认为这节课采用分段讲述合理吗?

众:不合理。

主持人:原因呢?

1:我感觉这样有点浪费时间,好像是语言课,偏离了主题。

2:社会课和语言课故事讲述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

主持人:在社会领域课上,如何讲述故事才能突出主题?

师:围绕所讲内容去讲。

主持人:怎么围绕内容去讲?

师(个别):可以把较长的故事简化些。

主持人:这样做优点在哪里?

1:更简洁、明白、清晰

2:容易让幼儿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3:针对性强一些

小结:教师组织教学时,语言要生动、简洁、清晰且要富有针对性

4、主持人:这节课老师的提问设计怎么样?应该如何调整?

1:有些设计浮于表面。

2:有的设计无意义。如讲故事后问;小象是怎样帮助公鸡、母鸡的?为什么小象说小象帮助了他们,他们还说小象是个捣蛋鬼?拖沓

3:个别环节的提问有些空泛

4:主要是提问设计不具体、不明确

持人:你认为该如何改进?

1:应突出主题设问如在讲故事后可这样提问:为什么说小象帮助了他们,它们反而不高兴呢?这样可以让幼儿更直接了当地明白教师意图或者说是所讲内容

2:观看视频后老师的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偏离了教学内容,不具体,好像在引导讲述图片内容。如果这样设计: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去帮助她?

3:教师在引导幼儿依记忆表象讲述时可以把“你帮助过别人吗?”改为“你在什么情况下帮助过别人?”这样更有利于幼儿思考回答

4:也可以改为:你是怎样帮助别人的?

主持人:那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提问呢?

1:应紧扣教学内容。

2:具有启发性

3:还要简练

主持人小结:教学中提问设计是引导幼儿深入思考的关键,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之一。提问应紧扣主题去设计,做到具体、明确、可操作。否则就是无意义,无效的提问。

5、主持人:你对这节课环节安排有什么建议?

1:导入部分设计语言再简练些,并引导幼儿知道什么是“旱澡堂”?或在前知识准备阶段让幼儿了解。

2:在简要讲述故事基础上,紧扣主题设置提问,引导幼儿思考理解:什么是别人需要的帮助?

3:简化图片内容,让主体更明确。

4:环节安排的层次性、条理性、递进性再明显些。

主持人:比如呢?

师:比如,我们可以在通过故事了解“哪些情况下去帮助别人不合适?哪些是别人需要的帮助”的基础上,设置情景,让幼儿亲自参与感知讨论:该如何去帮助别人?才能让别人心存感激。第三层次结合直观图片启发幼儿交流。

主持人总结:社会经验的获得要通过亲身体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模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所以要上好一节社会课必须做到:

1)、认真分析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时时有目标。

2)、设计组织教学要考虑到幼儿的思维认知特点,通过层层递进的安排,使幼儿由浅入深,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掌握所学。

3)、要组织好语言。一节好的课,框架建构起来的基础上是需要用语言去调控的,所以,语言的组织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设计语言呢?要准确、简练、生动,富有童趣和启发性,评价性的语言也要具体、准确。

4)、关注细节,建构良好常规。比如,张贴表情卡时提醒幼儿要有序。当得到别人帮助时,提示幼儿要有感恩之心,表示感谢。只有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注意到了常规教育,才能建构起良好的常规。

教研后的反思:本期语言组的园本教研内容是:如何有效组织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

这节课是由语言组全体人员集体备课后,由小学新调入的刘艳格老师执教。在教学中,执教教师力图使用直观图片,让幼儿掌握所学。但由于没有深入分析教材,对目标的把握有点偏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设计组织这节课时,忽视了幼儿社会领域学习基本特点,即幼儿对社会的认知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的,忽视了环境的同化作用及幼儿的感知体验。深思起来,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年轻教师多,幼教经验缺乏。

2 对《指南》学习不够深入,理念把握欠缺或者说缺少一定的理论专业支撑。

3 个别教师虽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经验,但不能很好的将二者融合或者说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在教研时要做到以下改进措施:

1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2、认真细致分析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

3、精读《指南》,深刻领会社会领域有关要求,重新审视设计本节教学,增加情景体验和自身感悟环节,有针对性的设计提问,力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运动会讲话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