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外号
(2011-12-15 23:26:37)
标签:
孩子外号育儿 |
分类: 风说教育 |
一学期将要结束了,常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功与过,付出与收获,试着将自己的一些感受记录下来,也算是期末总结吧:
亚亚跟我很久了,是个老实单纯的孩子。刚来的时候,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可真让我抓狂,几欲崩溃: 10以内的加减,你想想,每天40道口算,几个数算来算去,不知重复N遍了,死记也记住了啊。每个题给她数手指头,后来拿笔给她数。额的个娘啊!曾经让我很灰心,觉得自己很无能,直想拿头撞墙。后来不知哪天开窍了,成绩直线上升,天天得老师表扬,也让我信心大增。
但她是最勤奋的,从不偷懒喊累,报听写,几乎全对,正确率是最高的;读拼音,咬字非常清晰准确。
只是 亚亚有点小小的缺陷,老被同学嘲笑,不叫她的名字,直呼其“xxx”。同学不愿与她坐一起吃饭、写作业。经常是:本来大家好好的,有一个同学想起这个来,叫起来:我不要和“xxx”一起坐!这样大家都感觉到了,纷纷离她远远的,让她很难过也很苦恼。
其实早在去年我就发现这个问题了,一直不知如何跟她家长说明,只是今年才发现情况的严重性:长此以往,她的这个生理缺陷会被无限扩大,一提到她,就会想到这个。如此,她的优点和强项就会被忽视,同学们也只会关注到她的弱点。她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得到同学的认可与接纳,严重者她的童年将在这个歧视与排斥的阴影中成为她不堪回首的噩梦。如果形成仇视、敌对的情绪,这对她的人格、心理的成长极为不利。
不是么?亚亚生日的时候, 约了几个同学来我这过生日,就是那两个叫她“xxx”叫得最凶、排斥她最厉害的男同学,她无论如何就是不约。父母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她一直坚持着,可想而知她所受的伤害有多深!(后来生日会的前一天,她还是约了这两个男同学。生日会,那是后来的故事了)
我趁一次与其中有“老大风范”的女孩子----伊,单独相处的机会,语重心长的跟她促膝谈心: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你说是吗?
伊点头说是。
你看亚亚对同学大方,热情,学习刻苦,努力勤奋,进步很快,经常被老师表扬,是吗?
伊又点点头。
你看,她就这一个缺点,又不是她想要这样的,那是身体的原因,她已经在想办法治疗了,这段时间是不是觉得她好了很多了?
伊说:是好了很多了,可是还有呢。
她需要一些时间啊。那我们是不是要给她一些时间,让她更好些呢?
伊点点头。
那你自己是不是很完美?是不是也有缺点呢?
伊又说:是的。
那如果别人也老提你的缺点,并给你起难听的外号,都不叫你的名字的,你是不是不喜欢?
伊摇头:是不喜欢。
那如果有同学也老叫你不喜欢的外号,你会怎样?
伊说:我会不高兴的。
会很难过,不开心,是吗?
是的。
那她也会很难过,很伤心。你们是同学,又是好朋友,你不愿意她这样,是吗?
伊点点。
那以后还会不会这样叫她外号呢?
伊摇头:不会了。
我相信你是个善良,有爱心,肯帮助同学的好孩子,我们给她一些时间,让她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很开心,很快乐,可以吗?
伊点点头:可以。
那如果有其他同学这样叫她,你会站在她这一边,是吗?
伊点着头:是。
接下来的一周,果然伊没有带头叫亚亚那个难听的外号了,其他的几个女孩子也没再提起。甚至有一次,那个叫她“xxx”叫得最凶、排斥最厉害的男孩子再次当众提起这个的时候,出乎意料地,伊马上批评他,所说的观点与我和她沟通的理论如出一辙,让我大感意外:原来她把我说的话记得那么牢!深深地理解,并化为自己的观点,也影响了其他几个女孩子的看法。大家一致的批评那个男孩子做得不对。
那男孩子恼羞成怒,一如既往地,拿起枕头,砸向亚亚。亚亚觉得受到了伤害,委曲的哭了起来。接下来,我安慰了亚亚。
至于这个男孩子的 “暴力”问题,那是以后的话题了。
----“ 外号”的风波,首战告捷!
自评:这种情况,我如果采取批评、说教的方式,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威摄力,让孩子不敢继续那样做,可是她内心会觉得我偏心,不公平。即使接受也只停留在意识层面,机械地接受说教,而不能设身处地,从内心深处与受伤害的那个孩子达共鸣,严重地会引起对那个孩子的怨恨:是由于 “她”不好,才让“我”挨批评的!都是“她”不好!
这样,事与愿违,达不到教育沟通的效果了。
而我的沟通方式,让对方在所有问题都她点头说“是”。当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时候,内心的门才会打开。心门未设防,才会接受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内心也是抗拒的,即使辩论不过大人,而做下的承诺、保证,也是口是心非的,进而会影响双方的有关系。
而关系,决定管教效果。
但她是最勤奋的,从不偷懒喊累,报听写,几乎全对,正确率是最高的;读拼音,咬字非常清晰准确。
不是么?亚亚生日的时候, 约了几个同学来我这过生日,就是那两个叫她“xxx”叫得最凶、排斥她最厉害的男同学,她无论如何就是不约。父母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她一直坚持着,可想而知她所受的伤害有多深!(后来生日会的前一天,她还是约了这两个男同学。生日会,那是后来的故事了)
我趁一次与其中有“老大风范”的女孩子----伊,单独相处的机会,语重心长的跟她促膝谈心: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你说是吗?
伊点头说是。
你看亚亚对同学大方,热情,学习刻苦,努力勤奋,进步很快,经常被老师表扬,是吗?
伊又点点头。
你看,她就这一个缺点,又不是她想要这样的,那是身体的原因,她已经在想办法治疗了,这段时间是不是觉得她好了很多了?
伊说:是好了很多了,可是还有呢。
她需要一些时间啊。那我们是不是要给她一些时间,让她更好些呢?
伊点点头。
那你自己是不是很完美?是不是也有缺点呢?
伊又说:是的。
那如果别人也老提你的缺点,并给你起难听的外号,都不叫你的名字的,你是不是不喜欢?
伊摇头:是不喜欢。
那如果有同学也老叫你不喜欢的外号,你会怎样?
伊说:我会不高兴的。
会很难过,不开心,是吗?
是的。
那她也会很难过,很伤心。你们是同学,又是好朋友,你不愿意她这样,是吗?
伊点点。
那以后还会不会这样叫她外号呢?
伊摇头:不会了。
我相信你是个善良,有爱心,肯帮助同学的好孩子,我们给她一些时间,让她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很开心,很快乐,可以吗?
伊点点头:可以。
那如果有其他同学这样叫她,你会站在她这一边,是吗?
伊点着头:是。
接下来的一周,果然伊没有带头叫亚亚那个难听的外号了,其他的几个女孩子也没再提起。甚至有一次,那个叫她“xxx”叫得最凶、排斥最厉害的男孩子再次当众提起这个的时候,出乎意料地,伊马上批评他,所说的观点与我和她沟通的理论如出一辙,让我大感意外:原来她把我说的话记得那么牢!深深地理解,并化为自己的观点,也影响了其他几个女孩子的看法。大家一致的批评那个男孩子做得不对。
那男孩子恼羞成怒,一如既往地,拿起枕头,砸向亚亚。亚亚觉得受到了伤害,委曲的哭了起来。接下来,我安慰了亚亚。
这样,事与愿违,达不到教育沟通的效果了。
而我的沟通方式,让对方在所有问题都她点头说“是”。当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时候,内心的门才会打开。心门未设防,才会接受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内心也是抗拒的,即使辩论不过大人,而做下的承诺、保证,也是口是心非的,进而会影响双方的有关系。
而关系,决定管教效果。
前一篇:什么是感统失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