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教学
(2016-09-30 19:00:10)| 分类: 双语实小 | 
如何开展"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教学
小学语文(s版),一个单元一般包括单元导读、3篇讲读课文、1篇自读课文、百花园地等内容,需10个以上课时。怎么教?请看两种迥然不同的教学。
  普遍教学
  平均1篇课文2个课时,语文园地2个课时。教学流程大致如下:第一课时,老师范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然后再读读课文;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新词,讲读课文;第三课时,继续讲读课文,做作业。——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就在这样的教学流程里徘徊。
  单元主题教学
  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组织教材,进行拓展式“主题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这样教学: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样14课时,以“童心童趣”为主题,让学生默读《帽子和鸟窝》、《沙滩上的童话》两篇课文,再让学生轻声朗读《大海的歌》、《吹泡泡》两篇课文。紧扣一个“玩”字,充满了儿童生活情趣。本单元以“理解句子,体验快乐”为线索,分享讨论4个课时,之后,让学生自读与之配套的《语文同步读本》里的2篇文章。在这8课时里,学生从这篇文章讨论到那篇文章,从课内讨论到课外,从口语表达到书面表达,进行着多种方式的互动交流。接着,老师用4课时,和学生一起学习剩下的2课时,学生做作业,老师检测教学效果。
  两种教学最大的区别是课程观不同。教学1是以课文为单位,一篇一篇地教,只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路,而忽略教材的编辑意图、思路。将课文从单元中剥离出来,其教学过程,是把美好的文化知识划分成细密的模块,把鲜活的文化肢解分割后,装在“八股文”式的套子里来学,至于课外阅读,听之任之,成了一个盲区。
  教学2是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材的编辑意图融合,以单元主题为“魂”,遵循“整体性原则”,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而且,把与教材配套的另外两套校本教材中相关联的两个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也用“单元主题”串起来,整体施教。其教学过程,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来指导。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教法的4倍以上。我们把这种教法叫做“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两种教学,反映了两种课程观,前者是“教教材”,以传授知识为本,把一套教材当作课程的全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后者是“用教材教”,以人的发展为本,拓展和丰富了课程资源。所以,“主题阅读”呼唤“少一点讲解,多一些诵读;少一点提问,多一些阅读;少一点模式训练,多一些文化建构”。如于永正老师所言:“语文能力是读书读出来的,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课堂上老师必要的讲解不可少,但语文能力的形成,靠语文实践。读课外书应该是最重要的家庭作业。”所以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