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
(2016-06-28 08:10: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双语实小 |
自称“布衣”、“草根”的薛瑞萍老师,网名看云,是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就一直站在教学一线任班主任。她岿于教育的前端,以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专业素养和人文视野,用细腻的笔触晴柔地道出了她教学的收获与困惑。所幸,这位教育大家的观点竟和我们一线教师的观点如出一辙。“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不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考高分、都考及格,没有煞气的教师是误人子弟的庸师,没有家长配合的教学是单脚走路,四年级不放手的老师是无能的老师。”薛老师道出的这些实华兼存的话语,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心底深处的切切之声呀。
一、学会放手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该是怎样的四年级呢。揣着新奇,我细细读来,原来四年级是经过小学三年的沉淀后为蜕变做准备的阶段,是我们老师由牵手到放手的阶段,是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的阶段。作为教师要洞悉,放手后,学生也许会“碰壁”,但失败、落后只是暂时的,他是为破茧而出积攒的力量。薛老师在书中这样写:四年级了,孩子已不需要从前的无微不至了。让我们在有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手的勇气。并非热情减退,而是听从自然的命令,调整了热情倾注的方向,就是这样,不错。42班这些孩子就是我带上来的,从教他们怎样整理书包、怎样把地扫干净到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琳琳朗朗每件事情都要老师操心。如今到了下学期,每一项我都指定专人来做,小到擦黑板,大课间拿篮球等等,再也不用我亲力亲为所有的事。薛老师所言极是,孩子四年级了,如果我们事必躬亲,最终结果是老师身心疲惫,学生能力弱下。
二、学会放弃
不放弃一个是敬业,有时候,对于个别学生而言,“放弃”也许是一种更理智的关心。适度放弃,既是一种无奈,也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可能更有利于这个孩子成长。学生不是除恶务尽的敌人,“追穷寇”的结果只能强化学生对于老师的负面认同,只能是把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向着“弱势群体”所在的位置往下拉。相反,如果我们教师把目光聚焦到优秀的学生身上,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优秀者有足够的空间大步前进的时候,班上的整体水平必将得到强劲有力的进步,而身处其中的弱孩子,也终将不由自主被裹挟着进步得更快。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学会放弃呢?与薛老师对话过后,我要好好检查自己的教育行为,调整自己的教育心态了。
三、学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