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成一棵树》读后感——诸葛一中韩超峰
(2014-10-19 11:51:06)
标签:
育儿教育 |
教育美文欣赏
《长成一棵树》
当一棵树栽进泥土时,没有人告诉它:它的将来是要被制作成一张凳子,或者一张桌子,或者一扇门,或者用来造房子……
没有!
只要有一方泥土,一片阳光,树们便可以成长,那种成长是自然而从容的,我们丝毫看不见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可是它们又确确实实在成长着,那突然多出一片叶子,那突然多出来的一根枝条,无不说明它们在长大着,它们长得自自然然,心平气和。没有谁会对一棵树说:你长得太慢了,快点长呀!
经历了风,经历了雨,经历了严寒,经历了酷暑,树还是树。即使倒下了,也许树的根部会再冒出一株新芽来。那新的芽,不久也是一棵树。
树也有树的快乐。夜晚,树们聆听了星星和月亮的喃喃低语;白天,树们分享了小鸟的点点喜悦。树们会在风中歌唱,会在风里舞蹈,会在阳光里自由呼吸。
在不知不觉间,有一天我们会猛然发现那些树长得又粗又壮,又高又大,显然树成材了。这时我们往往会有一丝的意外,有一丝的惊喜:看,树们竟然成材了!
对于长成材了的树们,该去做衣橱的,便去做衣橱;该用来造房子的,便用去造房子。即使那些细小的枝条,也可以去生火;即使那些叶子,也可以当作肥料。
没有人把一棵只能做凳子的树,拿去做铁轨的枕木。
没有人说哪一棵树是没有用的。
没有!没有一棵树是没有用的,只有不会识别树的价值和利用树的价值的人。
我们的孩子们,我们每一个孩子们,长成一棵棵树多好!
可惜,我们的好多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赋予了清晰的目的:你将来是要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成名成家……
一双双眼睛盯着孩子,渴望他们快快长大,就像某些以利润为一切的果农,种下了果树,就很不得马上开花结果,马上去赚大钱,于是他们用激素催生,希望早早开花,希望早早结果……
早熟的果子不甜,谁都知道。
然而拔苗助长的事情总是不断的发生着。
“你只能这么做,而不能那样做!”“你只能读这些书,而不准读那些书!” ……在孩子的成长中有许许多多的“不能”、“不许”、“不准”,它们像绳索困住了孩子们的手脚,是他们丧失了许多本该属于他们的欢乐,是他们不再像一个个孩子。
让孩子更像孩子,让孩子像树们那样成长,多好!
读后反思:
看完我在沉思,现在有多少家长,面对孩子的将来,人云亦云,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总之别的孩子学的一点也不能落下,不敢旁逸斜出尝试别的路,认为唯有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才是出路。孩子们埋首在读不完的书本和做不完的习题中,不知青春几何。这样的他们,怎能成为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人。填鸭教育,应试分数,怎么可以代替成长?
认识一位14岁的女孩子,功课好,自理能力强,父母皆省心。她妈妈谈起她来,一副自得的样子,说:“我就是保证她吃饱穿暖,其他根本不用操心。”我们羡慕她的好福气。没想到,偶然间我闯入那女孩的心里。她跟我说:“其实,我内心是个非常拘谨的人。”同学间竞争的压力、对异性的暗自喜欢、对自己不擅长人际关系的担忧、为自己其貌不扬的自卑。她在水深火热里煎熬,她的妈妈却以为她没有事。“一白遮千丑。”只要学习好,孩子的其他诉求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很多家长甚至老师认为学习不好的孩子就是比别人笨,其实小孩不笨,“笨”的只是那些“揠苗助长”的大人。以一种成人的心理去要求孩子做那些他们并不愿意做的事。或许家长只是对孩子未来的一种期望吧,一切都给他是最好的:最好的环境;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可这并不是孩子们真正想要的,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和别的孩子一样普通的生活,一个能让他们自由发展的权利。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这符合孩子的天性,更有利于孩子成才。不能过分的约束,要让他们像树一样自己去经历生活的风雨,感受阳光的温暖,汲取生活的营养,变得自立自强。当然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大人的教育和引导,就如同给树修剪整枝,因为孩子们年轻幼稚,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当然大人要注意教育方法,使孩子们也能感受到成长的自由和快乐,同时运用以树喻人的方法反衬孩子背负着父母太多的希望以及过多的约束,呼吁给孩子更加宽松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像树一样成才但不能放纵孩子,这样他们才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