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析小组讨论不足之处

(2014-04-01 14:33:28)
标签:

文化

      课改中班级小组讨论是必然的环节,但是小组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现将常出现的情况分析如下,供大家交流。(不足之处望斧正)

   1、小组讨论时,学生不知怎样讨论,小组内几乎无人发言,组员没有讨论的积极性。主要是因为缺少讨论小组的组织建设,缺少讨论的方法指导与训练、缺少对小组讨论的激励机制的建设; 也有时是因为小组讨论的问题设置不当或是前期准备不足所致。

2、小组讨论时发言的学生总是基本固定的少数几个组员,或是其它的组员虽有发言但其意见总是不受小组的重视,甚至是时嘲笑,久而久之这部分组员便基本不发言,对讨论漠不关心甚至是反感,部分组员在讨论过程中被边缘化。此因未能有效建立小组讨论的规则所致。

3、小组讨论时,各组员发言很积极,讨论得很热烈,但基本上都只是表演式的发言,虽或也有争辩,但中只是比谁的声音大,或是凭谁更强势与权威。讨论没有深度、没有实质成果,讨论过后,对问题的理解层次依然停留在讨论进行之前。这一方面是因为对形式主义的追求,二是对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的理解有偏差,以为讨论热烈才是有效讨论。

4、逢课必讨论,或是问题比较浅显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透彻理解的问题也用来讨论,此时的小组讨论看似热烈,但无实际意义,实际上是一种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一是因为对小组讨论的本质意义理解不透彻,二是因为缺乏对小组讨论的局限性的理解,三是对小组讨论的时机把握不准确及小组讨论的问题设置不合理所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听课有感
后一篇:牡丹花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