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启正二十一岁生日之际
(2023-06-13 15:18:27)
标签:
教育 |
启正: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优点和长处,在很多方面,你们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一代,当我们逐渐变老的时候,在很多方面应该多向你们一代学习,才可能不被时代抛弃。而同时,你们在成长过程中,也有必要从上一代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无数事实证明,完全按老一代要求做的可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完全不听上一辈的要么误入歧途,要么碰得鼻青脸肿,后悔莫及。所以,在两代人交流沟通和人生路选择上,从后辈的角度,最好的模式是,路靠自己走、自己闯,迷茫的时候问问长辈,然后独立思考,自己判断,并尽量做到知行合一;从家长的角度,最好的模式是,放手让你们闯,关键环节上提醒一下。
基于此,这些年我已经很少就升学、审美、人际交往等方面跟你讲道理,更没有横加干涉强行为你做主。但我觉得有些事情关涉健康和人生成长一辈子,还是要跟你讲一讲。当然你是否认同、能否做到,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只是在这个我认为重要的时刻,给你一点提醒。
主要跟你探讨和提醒几个问题。
一是睡眠。
睡眠的重要性你比我更懂。但你们对于睡眠的感受可能不够我们这一辈深。因为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文娱生活不丰富的时代,睡眠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担心正在这里。虽然近些年我们也偶尔熬夜,但我们的前三十年是没有熬过夜的,近些年,人到中年时偶尔熬夜,身体就立即有所反应,也就能及时止损。而你们不一样,在身体强壮但又需夯实的时期,熬夜没有太多即时的反应,所以你们无所谓、不在乎,但没有即时的反应不等于今后没有反应,它破坏了身体进一步夯实的进程,透支了未来真正需要拼体力的资本。我不是医生,没有去做实验证明,我只是经历了太多的人,见证过太多的事,不希望悲剧在自己身边上演。
时间总量就那么多,熬夜不能多出一些时间来;生命长度则各不相同,熬夜却是健康的杀手。我知道,当今的城市生活,完全不熬夜是不可能的(极度自律和经历过生死关口的人可以做到),但至少要做到:不要主动熬夜,不要把熬夜当成习惯。因为重要应酬、重要工作加班而熬夜,偶尔为之,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有事没事都要熬到半夜,最终形成晚睡的生物钟。多数人并没有睡到自然醒的资本,第二天要学习或上班,结果造成睡眠不足影响身体。
每个人的身体基础不一,适应性也不同。睡眠就如喝酒一样,每个人的量和反应都不同,但当你的身体有异常、有不舒服感觉的时候,则十有八九是有损害了。尽量不要去比照别人,从而找到熬夜的借口,别人的损伤只有自己知道,只有其父母知道。就你而言,头发也好、皮肤也好,精神状态也好,我相信与睡眠有关,与心性有关。
你可以自己去做对照,并尝试去做一些改变。睡眠的改变相对容易一些,根据现在的学习要求,制订一个能保障睡眠的作息安排,在学校如何,在家里如何,不要把鸡毛蒜皮的事当成大借口,说到底,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健康体魄和良好精神状态更重要。心性需要时间来磨砺,要不断提醒自己,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烦躁,多一些坚持,少一些轻狂,多一点专注,少一点敏感。
说到心性,我想起两件事。一是你曾告诉我,学校的网球社你曾有机会当社长(或队长),但你故作清高不干,后来别人当社长时,你却觉得被人指挥没意思不愿参加,以至于今天颇为后悔。二是,十多年前我同一位老乡邓叔叔牵头组建了羽毛球队,后来李叔叔加入球队,由于李叔叔最爱打球,他参与次数最多,球技也好,付出也最多,收球、定场地、为别人保养球拍等等,所以他的威信逐渐超过了我和邓叔叔,但我们都乐得其所。这两件事启发我们,要直接表达自己的喜好,不要故作清高,白白弄丢一些机会(如网球社长),要专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计较太多得失(李叔叔喜欢打球,也乐于做这些琐事)。任何事情都有得失,关键看你怎么看,当社长有社长的责任,当普通一员有普通一员的乐趣,打球是关键,其他不要太过于计较。
在自己的原则之下,少一些犹豫,果敢做事,就不会浪费时间;在自己喜好之下,少一点计较,做自己喜好的事情,再累也不累;在自己底线之上,少一点顾忌,敢于承担后果,就不会放弃每一个机会。养成一个干脆、果敢、勇于承担后果的人,你就会变得洒脱、自信和乐观。
二是主动的人生态度。
我本来不担心你这一点,因为从初中到今天,我感觉你在学习上有要求、有目标,这样的人应该有着积极主动的人生观。但谈到恋爱,你却选择了等待,或许不是选择等待,只是内心深处怕失败。
这种心理每个人都会有,除非没心没肺的人。但你要明白这种心理的危害和后果,并逐步克服。那些最终成功的人,无不终其一生在克服这一点。
恋爱和工作一个道理,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智者讲,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所谓有准备,指的就是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果讲,被动的等待有一个机会,那么,积极的准备、主动的寻觅,就会比等待多出九个机会(原有等待的机会也不会溜走)。机会多,无疑成功的几率也高。从质量上讲,机会多,你所选择的朋友、伴侣,你所选择的职业,质量相对也会高,这些道理我想无需赘言。
你会说,积极主动需要实力,之所以不敢,是因为缺乏某些方面的实力(外表、经济实力、智商水平等等)。其实这是相辅相成的,勇敢确实需要实力作基础,但实力也来源于勇敢,来源于积极主动。况且,实力是相对而言的,看你跟谁去比,看你怎么去比。但积极主动是绝对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就实力而言,放在全国,我相信你的实力仍在同龄人的前10%,无论从哪个方面,你的智商、外表、家庭、学历都是(早两天到南昌开会,中国社科院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家庭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占60%以上)。真正需要克服的只是自己的心理认知!
有些人克服这种心理,是因为绝望,所以置之死地而后生,例如陈胜吴广朱元璋,例如罗叔叔等很多白手起家的老板。有些人克服这种心理,是因为有人点拨或者自我醒悟,让他认识到这一点,进而逐步去克服这一点,例如曾国藩、胡适,例如我自己。我和农村里出来的人一样,从懂事起,一向都是自卑的,初中不敢跟老师子弟去pk,高中不敢跟县城子弟pk,因为自卑,所以努力,因为努力,所以成绩还可以,因为成绩还可以,所以渐渐内心强大,这就是自卑到强大、无实力到有实力的必经历程,中间有个过程,就是主动积极-努力拼搏-优秀强大。到高中后半段、大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已经走出了自卑。所以,大学一毕业,我敢于去找远房亲戚帮忙把我分配到城里,我敢于去找娄底卫生局局长解决妹妹的工作(先到单位找,不在,后一路问到宿舍去蹲守),这些年的每一次工作跨领域转换,我也敢于去接受,并能不辱使命。对于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总体上既敢于接受,也敢于拒绝。
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能会经历很多失败,这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不可能不经历失败,除非他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想。试想,10个机会中,即使失败8次,也能成功两次,消极的1个机会中,即使没有失败,也只能成功1次,这就是主动积极与失败成功之间的关系。失败也是一种收获,这不是一句矫情的话。还是以我自己的人生轨迹为例,我失败的次数其实很多,小学考初中失败,在贵州中考失败(被查出中考移民),2002、2003年司法考试失败,大三谈恋爱失败,2020年底职务晋升失败等等。但我也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不断修炼自己的心性,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和需求,知道要坚守什么、拒绝什么,坚持什么、放弃什么,以至于不太差劲、不太后悔。
有时候,之所以怕,是因为担心,但事后你会发现,多数时候你担心的那些后果其实根本不存在。找工作去求人,不成功也没损失什么,追求异性,不成功也没少点什么,跟人家解释误会,不成功也不会比不解释更差。我们最大的毛病就是担心太多,顾忌太多,就是没有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如果你克服这一点,你会发现机会到处都有。
与实力相比,过分的清高是没用的,过多的敏感是多余的,甚至你所猜测的往往不是事实,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在浪费时间枉自伤神。实力不仅来源于坚持和努力,也来源于果敢行动。这一点是我在大三感悟出来的。大三第一学期初,我作为学习部长查岗,查到隔壁班老师不在(我不知道是自己班主任的课),所以直接登记上去了。后来一段时间,我感觉班主任对我有点意见,正巧入党也没有通过,我忐忑了几天,最后决定直接去找班主任,解释了原因,告诉他我确实不知道是他的课。当时我就想,不管怎样我要立即当面向他解释,信不信由他,反正不能继续这样忐忑下去了。事实证明,我解释了,他也相信了,第二学期我也入了党。其实在我心想,就算他不相信,我其实也无所谓了,我并在乎自己是否入党,关键是能我做了能做的事,能心安理得的放下了。与人相处是如此,找工作是如此,找对象也是如此。
秉持主动积极的人生,还要厘清消极人生与顺其自然这一人生态度的区别。我理解的顺其自然,是顺年龄的自然,是顺潮流大势的自然,是不违背自己内心喜好、不违反法律道德底线的自然。举例说明,你参加工作后,如果你认为社会不公、牢骚满腹,工作不出力,这种状况便是消极人生;如果你年富力强努力工作,得到上级认可或贵人相助,要提拔你,你也渴求上升,那么选择晋升便是顺其自然;相反,在晋升的机会面前,如果你怕这怕那,主动退缩,这又是消极态度;如果你在晋升的竞争中,能心平气和接受任何成败的结果,则又是顺其自然。总之,主动积极是对待过程的一种态度,顺其自然是对待结果的一种态度,相对正确的做法就是:以主动积极作为的姿态去充实每一天,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去看待结果开心每一天。
有些人能把一手烂牌打成好牌,有些人可能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我个人认为,除少数运气成分外,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选择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
你也许要会质问我,老爸你总是给我提要求,你自己能否做到?没错,有些方面我确实没有做到,我只是在尽一个父亲的本能和本分跟你喋喋不休。讲本能,是知其不能而为之,每一个父亲都希望孩子超过自己,都期待把自己人生经验中的精华灌输给他,少走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不浪费自己曾经浪费过的时间和机会。虽然我们也知道,以后你们的弯路一样不会少走,但至少提前给你们一个提醒,能比较快地从弯路上走出来。讲本分,是我作为一个教育人,也算是我们这个年代较早有教育自觉的人,觉得应该多为你包括你的同龄人提供一些提醒和引导,这也是一种责任。我们的父母让我们有饭吃、有书读,已是尽了他们最大能力,至于性情的培养、人际的处理、婚姻的选择、人生的态度、经济的规划等等,在我们青少年时期是不可能有系统指导和教育的,即使是我们的终生大事,父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关注,更不可能关注细微的情绪变化,所有这些都是靠我们自己在摸索中反思,在挫折中成长。那种环境下,有些同龄人早早的就堕落了(同村吸毒、枪毙、失踪的有好几个),我及兄弟姐妹总体还算是正常成长,但也有某些性格缺陷及婚姻的悲剧(如果父辈能给我们一些提醒,我相信会更好)。正因如此,我总希望能尽自己一些教育人的本分,在适当的时候,给你们(主要是你和开艺,也有部分朋友的小孩)一些提醒,有些时候是以身作则(如锻炼身体),有些时候是强迫式坚持(如要求按时睡觉),但确实,有些时候只能是超前的提醒,是超出一般人要求的期待,因为我们自己都是平凡人,我们都还在反思和成长。(3月27日到4月2日)
一是对金钱的态度。借用一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总体原则。下有三层意思。一是,利用自己的专业和人脉资源,努力钻研,辛勤工作,合法合理去赚钱,是积极主动人生的一部分。如果能较早实现财务自由,照顾好了家庭,进而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是最高境界,可以追求不可勉强。二是,赚钱一定要坚守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否则,财富不可长久,也带不来一丝一毫的喜悦和幸福。以上两点好理解,不多说。三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包括金钱),要及时离手,这既是为人处世的道德问题,也涉及做事成败。譬如,与人合作写文章,稿费寄给了你,你就要及时分给合作人,不要拖延,更不要认为别人不知道就一直占有;借人钱物,到期了,即使他人没来主动讨取,也不一定需要用,你也一定要及时归还;生活中有很多情况,钱物在你手里,但不是你的,或者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别人甚至都不知道,但只要你意识到这些钱物不该是你的,你就要及时迅速地将钱物归还(分给)别人。千万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认为别人不知道,或者别人不需要,更不能想办法把钱财变为己有。或者别人替你出了钱物,也没有跟你说,但只要你知道了,就一定要及时补上(暂时补不上也要讲清楚)。在我看来,主动及时归还他人钱物,永远比被人追讨再归还要高大自信,占小便宜的人永远赚不了大钱,因为他的那一点贪便宜的小心思会耽误太多时间,会顾忌和担心太多从而浪费太多机会。更别说一旦事情败露,失去他人的信任与合作,那就亏得更多了。
此外,该花的钱再多也不省,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要浪费,宁愿亏待自己,不能亏待他人,这是我和父辈坚守了几十年的原则。其中道理以前跟你讲过,我想在今天这个社会,依然不会过时,希望你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