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门家园专访:千载光阴若云烟皂角树下话桑田
定鼎门史话
洛报集团大院西侧有棵300岁的老皂角树。报社刚从老区搬到新区大楼办公时,这棵枝繁叶茂的皂角树就吸引住在大楼供职的作者,经打听才知这是原王圪垱村的老皂角树。
北魏郎中李大年
据该村老辈人讲述和村史、族谱所载,王圪垱村原名李大年庄,是北魏时的村名。李大年原是北魏朝郎中。其时,山西忻州功曹张颂调任邓州叶县县令,政声尚好,不久却因民乱被意外罢官,携妻儿北归,途中双双患病,被洛阳同乡郎中李大年救治,其妻鲜卑人果洛氏病亡。李大年遂招赘张颂,至此,张家父子定居李大年庄。
18世纪初,在老城南关开大车店的闫姓老板在李大年庄东北处买地700亩,租给王姓人种,并请连襟潘姓代为管理。由此,李大年庄形成了潘家门和王圪垱3个自然村(其中心位置在开元大道与长兴街交叉处,全村总面积近1700亩地),光绪年间(1910年),李大年庄老夫人与其孙遭白莲教匪人绑票,少东家将4门房院拆光卖净赎人,致该庄夷为平地村名消亡。潘家门村名也同时弃用,村名统一为王圪垱村。
该村司马是大姓,都是宋朝名相司马光的后人。说起王圪垱村司马氏来历,这里面还有则趣话。
他拿前朝圣旨“告御状”
熟读宋史的人知道,王安石变法后,司马温公退居洛阳买地建了独乐园(专家考证位于现安乐镇狮子桥村),并在此编篡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重要的史书。据司马家老辈人说,康熙年间,司马光第十五代孙司马国栋、司马国柱两兄弟带家眷从山西夏县来到洛阳,他们拿着祖传的、前前前朝圣旨、敇书、印信,向清朝洛阳县衙告状,起诉索回几经易手、后为刘姓所有的独乐园。幸运的是官府还真受理了此案,不幸的是官司打输了。司马两兄弟输了官司人没走,而是居住在南关贴廓巷大车院,之后才后到王圪垱村租地种地建房。现今王圪垱村的700多名司马家族成员,都是他们的后裔。司马也是该村第一大姓。
“老娘是闯王的姑奶奶”
王圪垱村的另一大姓为张,是李大年庄的原住民。明万历年间,该村张乔芳臂力过人,被福王朱常洵(福王府位于青年宫)征为弓箭手,后被福王推荐兰州戌边,期间发妻病亡,续弦军中歌女陕西米脂人李氏。至崇祯三年,年逾花甲的张乔芳致仕携妻还乡,途经渑池张病亡,李氏携子扶灵归葬李大年庄。相传,当年李自成攻占洛阳城烧杀抢掠,乱兵掠至李大年庄砸门翻墙欲抢该庄,李老太太打开寨门对着兵卒,用地道的米脂方言破口大骂:“老娘是闯王的姑奶奶,有种的大胆来抢吧!”一下子镇住了乱兵。当晚,来了几个骑马当官的,在李大年庄寨墙贴了张“米脂李夫人之居”的条子就走了。之后的几个月,李大年庄再也没被兵卒骚扰。
“一般一般,洛南第三”
王圪垱村最出名的是耍狮子:“一般一般,洛南第三”。不料洛阳解放前一年,这“第三”竟意外拿了“头筹”。那时正月十三,关林方圆十几里村庄都要“朝冢”,即到关林庙朝拜,奏乐、舞狮子。“朝冢”演出分文武两类,文的是海神,就是乐器演奏;海神演奏首推皂角树村,田山村次之;武的就是狮舞。关林一带管这叫“社火”。那时舞狮时兴“狮王争霸”,多次拿得头筹的茹凹村扬眉吐气,李屯、王圪垱位居其次。当天王圪垱村人浩浩荡荡前往助阵。没想到一到关林街发现气氛异常。只见交通要道上架了3枝枪,有几个壮小伙身背长枪来回走动,拿枪者黑丧着脸不说话。茹凹舞狮领队一看,原来这伙都是争强好斗的李屯人,又看到演出顺序本应排后的李屯旗排在第一,压住了茹凹的旗,之后,排第三的是王圪垱的旗,就知道人家架的枪,是冲着茹凹来的,因怕闹出人命,便找庙里主事、乡绅及头面人物主持公道。李屯长者不照面,茹凹好汉不吃眼前亏打道回府不耍了。
演出现场气氛紧张沉闷,首先上场的李屯狮舞表现欠佳。轮到王圪垱村上场,只见司马福祥几个响亮的“彩脚”一亮相,引来满场喝彩,一改沉闷氛围。紧接着庞银水的狮头、司马勋的狮尾呈扑腾状进场,还有两个小狮子被绣球引得憨态可掬,这时排鼓震天铜锣锵锵,此时庙前的两边厢房上已经爬满了人,喝彩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终将“社火”引向高潮。毫无悬念,王圪垱村的狮舞终于拔得头筹。
还有那棵孤独的老皂角树
李大年庄村名存在1500多年了,王圪垱村名也存在300年了。清乾隆初年大旱无雨,王姓佃户要求减租未果,与闫家械斗死伤数人,县衙着捕快缉人,王姓佃户悉数外逃,后司马氏至此租或买地,其后裔发枝散叶,人丁兴旺,终致村名名不符实。
千载光阴若流水,随风抛掉;回首处云烟往事,空余啼笑。如今,王圪垱被开发为道路、游园和商住小区,该村人也已搬入开元路街道办事处龙泰C区,其村庄、地名也淹没在历史的书卷中,仅留下报社大院那棵孤独的老皂角树,还在栉风沐雨,冷眼人间疾苦和欢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