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newpaper.dahe.cn/hnrbncb/html/2009-11/24/content_252409.htm
从 “冷王”到“菜王”的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河南冷王物流有限公司,一家专门从事冷藏物流的企业,是河南乃至全国的冷藏物流明星,被业内称之为“冷王”;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科研推广,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蔬菜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堪称“菜王”。“冷王”和“菜王”系出同门,“冷王”衍生“菜王”,“掌舵”人徐建敏身兼二职,他将经营范围从流通领域拓展到了生产领域,这是企业家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更是一次主动出击、“危”中寻“机”的生动实践。
①
2009年的第一场雪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也更大一些。天放晴后,田野里、房顶上,仍可见厚厚的积雪闪着刺眼的光芒。
许昌市区南大门梨园大转盘附近的河南冷王物流有限公司里,总经理徐建敏正在安排公司的几辆冷藏运输车开往深圳,将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芥蓝、雪斗等高档绿色蔬菜送往我国香港。而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也是徐建敏。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徐建敏当过兵,务过工,20多岁就下海闯世界,凭着执著和敬业精神,几年时间他就在冷藏物流行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徐建敏“掌舵”的河南冷王物流有限公司在中原冷藏物流行业名头响当当,拥有各型冷藏车辆200余台,员工500余人,固定资产6900多万元,公司占地面积103亩,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被业界形象地称为“冷王”。
在位于许昌县将官池镇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万亩蔬菜生产基地里,一个个菜畦修整得精细、工整,自动喷灌设施列队如仪,一些地块正在浇灌,一些地块工人正在采收蔬菜。基地负责人介绍说,这些高级蔬菜全部直供我国香港,亩均产值可达2万到4万元。
亩均产值2万到4万元,多么诱人的数字,这比目前单纯种粮产值要高得多,这也是“冷王”要种菜的原因之一。
②
河南冷王物流有限公司在国内设有多个办事处,已经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冷藏物流明星。那么,本不是农业科技方面的行家里手,为什么还要去做“出力不讨好”的现代农业呢?
“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河南冷王物流有限公司的徐建伟说,“公司以前也没想到要种菜,这一切从‘掌舵’人徐建敏说起。”
香港祥利公司是“冷王”的老客户,“祥利”在内蒙古、河北等地的供港澳蔬菜,大多选择“冷王”运货。在长期的接触中,徐建敏对供港澳蔬菜的生产、销售等有了初步了解。
去年下半年,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寒冬”来临,面对市场困境,不少同行都采取了收缩经营的传统方法,徐建敏却想到了开辟新路。在内蒙古、河北能种的供港澳蔬菜,在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大致相同的河南应该也能生根发芽,加上许昌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冷王”与“祥利”多年来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为什么不能把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搬”到许昌呢?
徐建敏的设想很快得到了香港祥利公司负责人的赞同。说干就干,而且“一出手就是震撼”。河南冷王物流有限公司将位于许昌县将官池镇的万亩无公害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一期工程3300亩如期完工,并成立了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占地面积10000亩,计划投资9000万元,是目前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科研推广,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供港澳蔬菜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堪称“菜王”。今年5月1日生产的第一批蔬菜摆上了香港市民的餐桌。
③
普通一亩地,在一般老百姓手里,即使精耕细作,收益也不过几百块钱,多的也就是千把块。而这地到了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立刻会成为能“生金”的宝了,一亩地产值能达万元,甚至几万元。
徐建敏有着自己的一本账:公司生产的芥蓝、小白菜等蔬菜通过无公害蔬菜的检测,以每公斤8~12元的售价在港澳市场销售且形势良好,照此价格核算,每亩蔬菜一季产值2700元,按一年采收5~7季,亩产值可达1.9万元。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它指的不仅仅是产值,也指高产值背后的高投入。在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该企业管理之严格竟让人想起“苛刻”一词。
比如,为改良土壤,公司使用的肥料是从广东购买经过无公害处理的专用有机肥,决不使用一粒化学肥料,也决不使用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比如,为确保标准,公司不使用不熟练民工,全部使用有十几年种植经验的南方师傅和技工;比如,为确保品质,公司全部使用从香港进口的优质种子,不仅符合港人的口味,也确保了品种纯正……
在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菜地里,见到这样的趣事:几名工人正在一块芥蓝地里,低着头一棵棵地查看,时不时地从叶子上捉下一条虫来,放进随身携带的瓶子里。原来,为了确保无农药残留,该公司专门聘请人捉虫子。基地负责人说,这样做,虽然成本提高了,但却保证了蔬菜品质;保住了蔬菜品质,也就保住了公司的口碑;保住了公司口碑,公司才能做大做强……
④
这么大的投入,当然是要有大的回报的。受益的不仅仅是公司,还有更多的农户。
一个农民,在家侍弄一亩三分地,虽无温饱之忧,却有小康之虑。而许多农民的小康梦却是背井离乡去打工,土地成了他们“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然而,土地流转不仅使他们能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还可以得到一笔租金收入,可谓“不劳而获”。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可以“不劳而获”,还可以劳有所获。
一个在天和基地务工的农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自己的账:他全家有4口人6亩地,平时这几亩地的年收入也只有几千块钱。自己常年在外打工,年收入有两三万元,但除去吃喝等生活费用外,一年下来剩余不多,还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现在,他把这几亩地租给了天和公司,一亩租金900元,6亩就是5400元,坐家不动,几千块到手了。另外,自己和妻子还在基地“上班”,一个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算下来,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在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安排广西、贵州等地有机蔬菜技术工500多人,他们的年收入共600多万元。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商机,一批泡沫箱生产、冷藏物流、餐饮服务商户随机而生,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局面。
一业兴,百业兴。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带动当地经济飞速发展的一台新型发动机。
⑤
河南冷王物流有限公司作出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的决策一出台,就得到了许昌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将官池镇镇长袁明慧说,得知这一信息后,镇里就积极与投资商洽谈,紧跟不放松,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流转费,让利于投资商。项目落户后,立即组织人员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短短几十天,就做通了近千户群众的思想工作,完成了一期3300亩土地的流转工作。
一期及时动工后,许昌市又累计投资280多万元支持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蔬菜基地开挖沟渠15000米,硬化道路6000米,新打机井20眼,维修旧机井40眼,埋设管道350米,修缮桥梁8座,等等。短短5个月,该基地按国家有机蔬菜标准配套的设施全部配套到位。目前,基地已建低温储藏室600平方米、净菜加工厂200平方米、包装厂400平方米、仓库600平方米,配套机井50眼,配套灌溉机具60余套,地埋管道2万余米,安装固定喷头6500余个,半固定式喷灌250套。
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也牵动了各级领导的心。6月2日上午,许昌市市长李亚、副市长熊广田专程前往该蔬菜生产基地调研。李亚称赞这里为许昌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了引导作用,希望业主把基地继续做精、做细、做成示范,通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许昌建成港人的菜篮子、内地人的菜篮子。8月17日下午,省委副书记陈全国来到该基地调研,他寄语许昌市要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东风,树立“大农业”发展观念,通过培育诸如天和公司这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流的绿色出口蔬菜基地和现代农业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实现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⑥
省市领导的寄语与期望激励着徐建敏,也给了他无限希望和动力,他决定把天和农业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来做,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来做,把土坷垃变成金子,变成景观,给更多的人带来效益,促进农业大发展。
思路明确后,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紧了二期项目的运作。目前,天和蔬菜基地二期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具体建设事宜还在协商,所用土地范围边界已确定。二期项目目标更为远大,在徐建敏的计划中,要通过两年的土壤改良,生产的蔬菜全部达到国际组织CCPR制定的CAC的有机蔬菜标准,不仅要进入香港市场,还要开始批量出口欧盟、中东。按照规划,三期工程2011年动工,届时天和蔬菜基地面积将实现万亩以上,拥有日产新鲜蔬菜万吨以上的规模,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出口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同时也是集生产、加工、销售、生态、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不久的将来,一座占地万亩的“现代农业”大工厂将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许昌及至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旗帜,在中原大地上飘扬。
绿色蔬菜长势喜人
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实验室
这些箱装蔬菜将运往我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