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高文物鉴定准确性的几点设想
(2012-01-27 14:26:24)
标签:
文化 |
分类: 军事 |
前段时间,某公司老总自制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骗贷数亿元的案件传的沸沸扬扬,在文物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与徐悲鸿油画事件和央视今年3.15报道拍卖行收费乱鉴定的事件不同,金缕玉衣事件中涉及几名顶级文物鉴定专家。作为文物科技工作者,我们提出几点不成熟的设想,以期提高文物鉴定的准确性。
一、相关法规的健全
中央电视台2011年“3.15”晚会曝光了虚假鉴定文物的利益链,只要肯出鉴定费,拍卖公司的所谓鉴定师收钱就可以按照货主的喜好随意开出鉴定证书,价格低廉的“藏品”摇身一变成为价值连城的宝贝①,有证书的假文物泛滥成灾。
我国关于文物鉴定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备,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文物鉴定出台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涉及的《文物保护法》、《拍卖法》、《合同法》等,在法规规章等其他规范性文件体系中主要涉及《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管理规定》、《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都没有关于民间文物鉴定及文物鉴定监管、文物鉴定纠纷仲裁的相关内容。一些不规范的拍卖公司所谓的鉴定师诚信道德观沦丧,趁机以牟取高利润为目的,出具一些不负责任的虚假鉴定证书,给整个行业带来极大的危害。要解决这些问题,文物管理部门急需出台文物鉴定的法律法规,规范流通文物鉴定、民间收藏文物鉴定甚至文物出境鉴定、文物司法鉴定、馆藏文物鉴定等行为,建立并明确文物鉴定监督、仲裁机构。有法可依,是保障文物鉴定有序进行的基础。
二、运用文物科技手段提高文物鉴定准确度
大多数人将文物鉴定分为传统鉴定和现代科学鉴定两类。认为传统鉴定主要依靠考古类型学取得的成果,通过“上手”和“眼力”看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工艺、款识等来识别文物的真伪、年代和价值等级。现代科学鉴定是通过热释光、碳十四、显微镜、激光拉曼和X射线探伤等仪器检测分析手段,对文物年代、文物形貌、组织、以及构成文物的元素、内部结构等进行分析对比的鉴定方法。大多数从事文物鉴定的专家采用传统鉴定方法对文物进行鉴定,现代科学鉴定的手段还存在数据库不够完善、研究方法不够系统等局限性②
,但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例如:加拿大文物保护专家曾利用XRD对一件称是凡·高作品的油画进行鉴定。通过分析发现画中大量使用金红石,而金红石作为白色颜料使用是1938年以后的事,这与凡·高的生活时期(1853-1890)不符,从而确定这是一件赝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使用X光透视,看到了毛公鼎内垫片的放置情况,从而证明毛公鼎确是西周晚期宣王时期的重器,绝非赝品。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文物复制工艺的提高,传统文物鉴定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以现代高仿青铜器为例,制作时运用新技术,制作出的仿品更为逼真。翻模采用硫化硅橡胶,操作简单,器形花纹,甚至神韵,基本不会走形。做旧的方法是电解和化学作锈,使铜器表面生成的铜锈更加逼真,从胎质看,高仿铜器的铜质呈灰白色,如果铜质被电解破坏,其胎质呈灰白色粉状。“立体”的锈蚀会用胶粘剂加颜料调制作的锈蚀层和范土,进一步加以修饰。这些制作精良的高仿青铜器很难通过肉眼或借助简单的显微镜进行识别,但运用XRD、XRF、FTIR等科学分析仪器进行分析鉴定,几乎都可以进行甄别其与真品文物之间存在的工艺、锈蚀成份上的差异。
三、规范文物鉴定程序
文物鉴定包括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文物出境鉴定、文物司法鉴定、馆藏文物鉴定等。目前,一些文物鉴定专家注重运用科学分析手段对文物进行分析,借助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以不同方法反复推敲、核实,谨慎得出较为客观、准确的鉴定结论。但更多的是所谓“鉴宝会”、“寻宝会”和收藏综艺节目,几个专家或所谓专家“上眼”、“上手”不过几分钟,结论便出。有些节目虽然幕后经过专家仔细地鉴定过,而节目中却忽略不提,给观众留下匆匆几下“过眼”鉴定即出结果的印象,使公众对文物鉴定的认识产生更大偏差。当然,也有一些抱定所谓传统文物鉴定是唯一鉴定准则观念的鉴定人员,有的对科学分析手段不屑一顾;有的以分析费用高、微损分析会损伤文物而不愿采用;更有一些有条件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的国有文物收藏、研究单位,以行政分工不同为由,抵触文物鉴定中的科学分析。这些人有多少是坐井观天,又有多少是因为个人利益而闭目塞聪?
如何避免或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鉴定产生的影响呢?我们认为应当把仪器分析数据作为鉴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鉴定的不同对象,采用不尽相同的分析方法综合考察,才能避免文物鉴定的随意性。通过对文物本身包涵信息的科学调查、文献记载的考证、参考同类文物鉴定的一般规律、为鉴定对象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分析、判断,保证鉴定结果的客观性。
四、提高文物鉴定人员素质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指出:“无庸讳言,一些专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鉴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违背了起码的道德良知,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③”文物鉴定必须实事求是,鉴定者须具有高度的法制观念和对国家文化财产高度负责的崇高品德,在严格的专门的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进行文物鉴定。文物鉴定者应具备广博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以及文物作伪知识,掌握传统的鉴定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分析鉴定方法,才能对文物作出准确的鉴定。
科学严谨的文物鉴定,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需要建立科学的鉴定流程;需要运用科技分析手段。但首先要站在对“文物鉴定”所包含的含义正确理解的高度来看待它,不断地完善文物鉴定的科技手段,确保文物鉴定的准确度不断提高,重拾公众对艺术品市场的信心。
①、文物鉴定行业遭遇信任危机-谁来为文物鉴定正名 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