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筹码分布分析主力行为(2)
标签:
规律霸王高抛低吸代价高点股票 |
分类: 技术探讨 |
主力的控盘模式
股票与股票不同,主力与主力也不同。如果把炒股比作下棋,世界上几乎不存在完全一模一样的棋局。但是研究主力的控盘模式还是必要的,这种对庄家行为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对不同的主力采取不同的策略。
从1991年到1995年,中国股市被庄家统治了整整5年。那时主力所使用的炒做手法几乎是完全一样的。那时股市刚诞生不久,股票比较少,信息相对集中,同时也由于主力资金有限,庄家就这么几家,主力很难在一只股票上持有非常之多的筹码。他们做什么市场很快就会知道,甚至知道操盘手姓甚名谁。当时操盘手的控盘技巧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人们还总结了那时主力的操作路线,把一个坐庄的全过程归纳为以下六个阶段:
吸筹--洗盘--拉抬--整理--拔高--出货
主力吸筹之后,洗盘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洗盘可以打掉那些低位跟庄的散户,可以节约大量的炒做资金,因而在炒做的全过程之中都有洗盘。主力追求的是一个"四两拔千斤"的效果,高水平的炒手是善于利用散户自己的资金实现股价的持续上涨。
http://www.maofou.com/jsfx/choumafenbu/images/6-1.jpg
图6-1:上升三角形,最著名的整理形态
四川长虹(600839)1996/05-06整理也是一种洗盘,不过它规模比较大、耗时长。早期的技术分析理论有一个整理形态的说法,如:矩形、上升三角形等等。这些K线的组合形态,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主力为了达到整理的目的预先画好的。大家看1996年5-6月的四川长虹。
而拉抬过程和拔高过程,都是将股价推到更高的位置,只是这两个波段的推高目的是不一样的。整理后的再次推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主力出货,因而我们把它称之为拔高,隐含其拔高出货的意思。
我们把1995年以前的庄家命名为"低控盘技术庄"。这些主力均有优秀的操盘手,把握股价的能力非常强,他们甚至认为最大的本事是做盘,不仅能把股价炒上去,还能让股价在高位站稳。当然,随着时间的迁移,其市场霸主的地位便逐渐让给了后来者。
总之,1995年以前的主力坐庄非常重视板块效应,独立的个股行情几乎不存在,即使某个主力独自拉抬一只个股,也常常因为没人跟风而失败。那时股票的流通盘非常小,把一个板块的所有市值都加在一起,可能还没有现在一只股票的大。至今,市场人士虽然仍很重视板块效应,但市场格局已完全不同。1995年以前,散户如果不追随热门板块,就很难有跟庄盈利的机会,但今天,如果哪个板块成了热门板块,却一定是散户的陷阱。所以,现在再去研究早期主力的行为虽然价值不大,但早期的主力行为给市场留下的许多证券投资的理论和方法已经面目全非,需要进行鉴别和扬弃。比如成交量。由于早期庄家的控盘量并不高,主力就不得不需要制造出很大的成交量,他们甚至通过对倒的手法激发人气,以实现投资者的高位换手,“量在价先”是当时重要的技术分析方法。而这些成交量理论,包括板块学说、形态分析、波浪理论等等均已过时。
在1996年以后,尽管专家们对几年来的主力行为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由此还诞生了"形态学"与"庄家学"两个学派,技术分析领域对此也兴奋了一番,感觉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但令人失望的是,主力在1997年之后逐渐抛弃了早期的风格和习惯,类似于图6-1的上升三角形变得非常罕见。主力的坐庄手法分化为许多不同的模式,近乎没有一定的规则。但是传授分析技术的股市教科书十年来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于是这些标准的技术过程与技术形态几乎都成为了主力骗线的工具。这就是我们重提早期庄家,并提请读者阅读股市早期作品时应加以留意的目的。
二、中控盘海盗庄
庄家们发现,过低的持仓量对于坐庄来说非常不划算。大盘的变动性很大,庄家承担了很大的操作风险,尤其是在股价的高价位区,只要有一部分散户高位离场,庄家的高位护盘就非常困难,炒作则可能失败,成了为市场打工的人。所以现在的主力控盘起码要拿下流通盘的50%,这个规模的持仓量,我们称之为中等程度控制流通盘,简称中控盘。
http://www.maofou.com/jsfx/choumafenbu/images/6-2.jpg
图6—2:马钢股份(600808)2000/07/10
中控盘庄股的炒做通常非常简捷:高速吸筹——快速拉抬——果断出货,吸、拉、派、落,一气呵成。其最明显的技术特征是拉抬时的放量,像图6—2中的马钢股份,在它一路拉抬的过程中换手率均在8%以上,这些换手有时是真实的正常交易,有时则是庄家的“对倒拉抬”。这些巨量成交迎合了偏爱成交量的技术分析人士,从而为该股的出货埋下了伏笔。马钢股份之所以成功的完成了高位的迅速派发,一方面得益于2000年6月沪深股指的屡创新高,另一方面是当时钢材全面涨价的重大利好。但钢材价格再高,也很难解释这只股票居然上涨了一倍,于是市场又传说这只股票的上涨不仅是因为钢材涨价,是它很可能会转向高科技投资。
这就是中控盘海盗庄。强劲的拉抬、迅捷的出货和漫天飞的消息,使他们看起来有些疯狂。中控盘庄股的战略要点是高位的及时派发。因此,散户要在中控盘庄股上获胜,只需要把握住两条原则:一是进货价位不能高于主力成本的30%;二是不管主力散布多么大的利好消息,你一条也不要相信。你不妨想想,从深发展、四川长虹到东方明珠、广电股份,从上海梅林、综艺股份到银广厦、活力28,上市公司的所谓利好哪一条是真的?
至今尚未找到一种方法去估计中控盘庄股的炒做目标位,一般认为这些股票最低目标位是自主力平均底仓成本上涨70%。投资者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见利就走,实际上大家不用担心煮熟的鸭子飞了――只要你不在主力巨额获利的情况下跟进,就完全可以等这些股票止涨后再获利了结。
三、高控盘霸王庄
如果主力拿下一只股票的绝大部分,那么这只股票的生死就都由庄家说了算。这就是高控盘庄股。此类庄股主力的持仓量大于流通盘的70%,最极端的甚至拿到流通盘的95%以上。ST中科(0048)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霸道的高控盘庄股,主力持仓量高达流通盘的96%。
http://www.maofou.com/jsfx/choumafenbu/images/6-3.jpg
图6—3:ST中科(0048)2000/02/18
此股价格从5元多涨到了50多元,上涨幅度达十倍之多由于筹码几乎都在主力手中,十倍的上涨也没散户什么好处。《财经》杂志曾对中科创业(ST中科)有过非常详细的报道,这些报道大部分是真实的,但庄家吕梁声称他在这一轮炒做中惨遭套牢显然不属实。因为一只股票,如果能有十倍的上涨空间,主力只要出掉手中20%的筹码,就已经获利不菲了。
对于高控盘庄股来说,要获得占流通盘70%的筹码并不困难,只要适当抬高一些建仓成本,再耐心多用一些时间,主力的进货就可以大功告成了。这些增加的建仓成本,最终会以更大幅度的上涨来弥补。而拉抬股价对于高控盘庄股来说是再方便不过的事情,因为散户没有多少货,拉抬过程不会遇到获利抛压。主力在高控盘庄股上遇到的真正困难是出货,但既是高控盘,主力就并不需要将所有的筹码都出干净,所以也进退自如。
像中科创业这样的恶庄,最大风险还是来自于政府的监管。尤其是2001年之后,被证券监管部门查处的绝大多数都是这类高控盘的霸王庄。无论哪一位官员寻找查处的目标,总会先把目光锁定在是那些涨了几倍的股票上。监管部门对中国股市的家底清楚得很,没有一只股票有资格上涨五倍或十倍以上,巨大涨幅的个股显然有被操纵的嫌疑。
庄家彻底的高控盘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在日本股市、台湾股市,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案子。十几年前,日本有位老兄,花光自己所有的钱去通吃一只股票,然后再用他手中的股票向银行贷款,借来的钱再买这只股票。他算过帐,经过几轮的抵押收购,这只股票就可以被他通吃。可不想银行使了个坏,悄悄的把他抵押的股票拿到市场上卖掉了,结果这位老兄发现场外的筹码总也吃不完,结果他破产了。
本人估计,亿安科技、中科创业的故事很久以后都不会再重复了。一种市场模型如果成为人人都讲的故事,那么它就将消失很长时间,直到人们把这个故事彻底忘掉。这就是股市。
四、未来的庄股模式
主力的操盘手法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主力仅有高控盘、中控盘两种手法的话,那还是比较容易识别的。或许哪一天当散户都能够认清、甚至反控制主力的操作方式,主力的庄也就坐不下去了。所以,散户在变,主力也在变。这个市场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游戏,而且充满了变数。
那么主力该怎么办呢?甚至有人问:我们不坐庄,我们投资行不行?理论上可以,但现实中却不可以。大资金的投资,一定得投资绩优股,或者有潜力的新兴产业的个股,而投资就意味着拿到企业的经营权。这就又出了一个问题:主力很难拿到优秀企业的经营权。因为一般来说,好的上市公司不会出售自己的经营权,因为他经营得好,他有利润,有增长,有前景,那人家公司的董事会为什么要把自己卖了?而要卖出自己经营权的几乎都是一般的、甚至是不好的公司,所以主力能拿到的还是垃圾股。而这些垃圾股的实质性的基本面改造是非常之困难的。有些ST、PT股票,厂区内连台可以转的机器都没有,只剩下一个壳,即使拿还有一些潜力的资产注入,也未必能有有效的改观。仅从这几年并购的最终结果来看,尚难见到非常好的成功案例。于是主力被逼无奈,只好回到庄家的老路上去。不坐庄主力很难活下去——对于中国股市来说,这真是一个悲哀。就是说,无论如何监管,主力的庄还是要坐的。
因而我们要为主力再多想几招。将来主力的操盘方式产生变化的时候,我们也就有了心理准备。
我们已经确认,过低控盘量的庄股是没多大出息的。实际上1995年以前的主力,由于其资金有限而采用低控盘的方式,因而创造了诸如洗盘、整理、震仓等五花八门的操盘手法,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主力早年玩的那么花哨,并不是因为他有情致,而是因为他没实力。
中控盘庄股也日见其少,但以后还会遇到一些。因为对于拆借资金来说,选择中控盘还是一条最佳的路径。原因是主力拥有这些资金是有一个期限的,既然高控盘庄股出货困难,而主力炒股的钱又是借的,考虑到做高控盘庄股可能会到时候还不上贷款,那么做中控盘庄股则是拆借资金唯一可行的。
而高控盘庄股的高控盘锁仓、巨幅上涨的股票恐怕将来也不会再见到了。即使是涨10倍,也可能要匀3、5年去涨,否则,中科创业庄家的前车之鉴,就会成为敢于效尤者的后车之覆。这一点,每个人都是很清楚的。
但高控盘庄股是庄家最爱,将来还会粉墨登场,只不过他很可能会改变行为特点,不一定把股价拼命往高了做。或许我们将来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坐庄方式:叫高控盘巨幅震荡。在一个50%至100%的空间震荡,一只股票涨上来又跌下去,涨上来再跌下去,主力实现控盘之后,选择一个高点进行不完全出货,出掉一部分货后把股价做下来,然后再把他出的货补回来。这样反复在一个价格空间内耕耘,两三次之后,当这个价格空间不容易操作时,再寻求向上或向下的突破。待到地盘都是自己的了,然后再很合时宜的去种“庄稼”。当然这只是假想而已。
高控盘的确是一种诱惑。它的优点是主力的拉抬成本非常之小,即使遇到股灾,主力也可以左右逢源:如果选择护盘,他将要付出的代价不会很高;当然也可以选择不护盘,因为绝大多数的筹码都在主力手中,即使下跌幅度很大,一旦大盘转暖,把股价重新拉回到高位也并不费事。就像烟台万华(600309),这只股票主力吸筹之后,总共只被拉高了十个涨停板,这只股票主力的控盘量高达流通盘的85%。若是在往年,这么高的主力持仓,股价至少可以上涨三倍,而这只股票自高位下跌之前,主力并没有全仓出局,他只是在高位出掉了部分筹码,当然他是盈利的。
http://www.maofou.com/jsfx/choumafenbu/images/6-4.jpg
图6-4:烟台万华的主力似乎在做高控盘下的高抛低吸
因而,即使将来找到低位高控盘庄股,也不再要指望这类庄股可以上涨十倍。同时,一旦发现主力的持仓量由高控盘转为中控盘,就有理由认为这只股票并不安全。股市就是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主力、散户、管理层都是身不由己的参与者,最终看谁捉得到谁。
(猫否:在陈浩的眼中,每一张K线图都是主力做出来的,每一个均线系统都是主力的涂鸦,本人认为并非如此,在实盘操作中,尽量不要去想主力想怎么着,甚至不要去想这只股有没有庄,只要量价符合规律就可做,不符合尽量远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