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一叶扁舟在水中,几只鸬鹚在舟中,几尾鱼儿水中游,一舟一鹰一河翁。在河南省商水县沙颍河河边,这样的画面经常出现,动人和美感就在一瞬间。2019年7月10日上午,我们“通江达海,魅力新城”摄影、短视频采风团来到商水县沙颖河边,看到了当地鸬鹚捕鱼的精彩场面。

3.

4.

5.
沙河发源于平顶山市伏牛山脉的尧山,全长322公里,沙河哺育了一代代淳朴、善良的两岸儿女,堪称商水人的“母亲河”。淮河支流沙河与颍河从这里穿过,虽然学名分“沙河”与“颍河”但是当地人都称之为“沙颍河”,都喜欢称自己是吃“沙颍河”水长大的,两条河流在这里相距不过数里,这两条河不单单浇灌了这里的万亩良田也成就了这里独有的“鱼鹰部落”存活延续。

6.

7.

8.
商水人在沙河上用鸬鹚捕鱼由来已久,捕鱼人三五成群,赶上十几只鸬鹚,一天下来也会捕获百十斤野生鱼。以前是以谋生为主,现在主要是以休闲娱乐为主。他们住在沙颍河沿岸,每家都有一条小船和几只鱼鹰。他们常年与鱼鹰为伴,转战河南、安徽两地,用远古的捕鱼方式,演绎着现代渔民的生活传奇。

9.

10.

11.

12.
他们这里鱼鹰捕鱼的历史并不算长,也是从父辈沿袭而来,现在他们周围也有好几十个成员,也大都是以老年人居多,每到农闲时候他们就召集起来用机动三路车拉上他们的铁皮两斗小船,或父子;或夫妻;或兄弟两人相伴,船上搭着或三四只;或五六只鱼鹰“组团”向预定水域进发,这支“鱼鹰部落”的“车队”一旦上路沿路就会招来不少回头目光和手机拍照时的惊呼声。

13.

14.
鸬鹚捕鱼是中国劳动人民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鱼鹰部落大都是要成群结队的一起围拢在一片水域,将鱼鹰赶下水后先是撒网设置一道道“封锁线”再边高声喊喝边用划船的长竹竿拍打水面,对水下的鱼进行“打水惊鱼”,待水下一有骚动,不等鹰主人发令,鱼鹰们便一头扎进水里,或“单兵作战”或“团队作业”仅一会儿功夫,鱼鹰们便钻出了水面,嘴里衔着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白条”,有大鱼也有小鱼,捕上来几十斤大的鱼多不算稀奇事了。

15.

16.

17.
捕鱼时,鹰的主人会在鱼鹰的脖子上拴上一根短绳,以防它们私吞“贪污”。一旦鱼鹰“得手”“鹰主人”便会迅速用竹竿鱼兜一手回抄、把鱼抢过来放进船斗里,其实鱼鹰捕鱼的过程也是鹰主人“鹰嘴夺食”的过程。
18.
19.
20.
21.
当地人说,已经半个世纪没有走过大船了,为了开通航运,现在沙河的水涨了很多,前些日子还看到有大船在这里试航。如果航道开通了估计就不能在沙河捕鱼了。鸬鹚捕鱼作为谋生手段也好,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也好,是否也会慢慢地消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