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浔的夜色里

标签:
浙江杭州南浔古镇江南夜色游记 |
分类: 中国传统村落 |
江南是水做的,南浔的白天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小桥、流水、人家,水乡的元素点缀其上,成全了它所有的诗情画意。而到了晚上,夜幕笼罩下的古镇则如换装的女子,筋骨未变,神韵却是大不一样。
南浔的夜是宁静而安详的。天色渐暗之时,踏着青石铺就的小路,穿过粉墙黛瓦,来到一座石拱桥上,船影在桨声中缓缓漂移,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木屋枕水而建,傍桥而立。岸边的杨柳,弯着腰肢,细细的手臂轻触河面,仿佛在迎风起舞浅吟低唱。当夜幕降临,放眼望去,古镇灯火阑珊,河水蜿蜒。鹅黄色的灯光透过屋檐映射在水面上,发出梦幻般的光茫,也为墨色的房屋穿上了金边衣裳。乌蓬船只从桥下悄悄驶过,流下道道波光粼粼。沿河前行,游人渐稀,廊桥卧波。水乡的桥是水乡的眼,是影人的取景框,从桥眼望去,那是一幅久违的百间楼群民居图,宁静,祥和,绝世独立。门,开着,窗,敞着,绣花的,垂钓的,闲坐的,或者把桌子搬到外面,临河小酌,抑或泡杯清茶,慢慢品味……
南浔的夜是含蓄而内敛的。诗书是水乡的底蕴,酒肆里忙活的夫妻,手工作坊里劳作的木匠,卖点心水果的商贩,无论生意大小赚钱多少,水乡人在不经意间总透着几分不疾不徐的平和,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文气。小莲庄、嘉业藏书楼、懿德堂……数百年的内庭宅院,深深几许,或富丽堂皇,或清雅脱俗,或中西合璧,可门脸却与平民百姓一样普通,不张扬,不炫富,与小镇浑然一体。时光和岁月留给水乡的,除了富甲一方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应该还有这家家门前悬挂的红灯笼,窗口透出的烟火色,还有河边洗衣的浣纱女。南浔的夜,一河的风景记载着古镇的沧桑,诉说着水乡的故事,也晕染着眼前的桥影烟波如水夜色。
古镇老了,但老得儒雅硬朗,老得神清气爽,就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不问今是何世,只坦然的守在自家门口含饴弄孙颐享天年。这样的夜晚,放慢脚步,悠然自得的走进古镇,转朱阁,低绮户,应无眠,走累了,坐在河边,来一碗双交面配桃花米酒,它会让人无端生出许多的遐想,也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浸染一身的古色古香,再平添几分江南的如水柔情。心软了,镜头中的画面,自然就多了水的灵气,桥的风骨和家的祥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