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县地坑院

(2016-04-18 07:00:00)
标签:

陕县地坑院

河南三门峡

家园记忆(三)

纪实摄影

分类: 中国传统村落
陕县地坑院    1.

 

河南省陕县的陕塬上,星罗棋布的村庄散落着数以万计的奇特民居——地坑窑院。地坑窑院又称“下沉式窑院”、“天井窑院”,当地村民俗称“地坑院”。它是在平地上向下挖6米左右,形成大小不一的方形或矩形土坑,然后在四壁凿出窑洞,供人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是豫西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建筑类型,居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科学,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人们的宗教信仰、社会壮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它记录着更多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和信息,在窑洞类居住环境中独具特色,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形成了“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景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地坑院窑居几乎是塬上村落唯一的居住方式,但1980年以来,许多村民弃窑在地面上建新砖瓦房。目前地坑院的保护危在旦夕,其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在逐步转变,大多年青人由地坑院搬到了地上的民房;二是旅游业的开发,使居民搬出地坑院,把原貌的地坑院重新修整,并院院打通作为收费的旅游景点;三是现在居住的地坑院保护措施不得力,居住的条件及设施改善不到位。现在居住在地坑院的大多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生活上相当的拮据,环境也不容乐观,急需政策的支持与帮助。

作为中原大地的一种独特民居的地坑院,要想保护与开发,绝对不是仅靠简单的旅游资源开发而了之。人们参观游览的并非是整理一新的表演式的、展览馆式的面目全非的地坑院,人们更向往原汁原味的活灵活现的真实的地坑院,居民能在此安居乐业的地坑院。如果不注重保护与开发,仅仅作为旅游开发将形成标本式的保存,原汁原味的地坑院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这种现象值得人们深思,希望地坑院的保护与开发能给后人留下一个活灵活现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居活化石;更希望通过努力打造一项中原大地民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造福于后人........

 

陕县地坑院2.

 

 

陕县地坑院

3.


 

陕县地坑院

4.

 


 

陕县地坑院

5.

 


 

陕县地坑院6.


 

陕县地坑院.7.

 


 

陕县地坑院.8.

 

 

陕县地坑院9.

 


陕县地坑院

10.

 

 

陕县地坑院11.

 

 

陕县地坑院

12.

 

 

陕县地坑院

13.

 

 

陕县地坑院

14.

 

 

陕县地坑院

15.

 

 

陕县地坑院

16.

 

 

陕县地坑院

17.

 

 

陕县地坑院

18.

 

 

陕县地坑院

19.

 

 

陕县地坑院

20.

 

 

陕县地坑院

21.

 

 

陕县地坑院22.

 

 

陕县地坑院

23.


 

陕县地坑院24.


 

陕县地坑院25.

 

 

陕县地坑院26.



陕县地坑院27.



 

陕县地坑院

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