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羽毛球赛场边,两个菜鸟正被赛场上的生死拼杀和尔虞我诈叹为观止。
甲:“和人家高手打球,只有等着他们自己出现失误……”
乙:“对啊,我们打球,能把球接住打回去已经不错了,那还有心思去想怎么打过去对方会比较难接……”
此次羽毛球比赛,是某人入职以来参加的第二次比赛,心理动态大体可以总结为:信心满满→紧张→放松→震惊→佩服→啧啧啧……
咳,说正经的……
一、虽败犹荣
从结果说起吧。总结起来肯定就是“虽败犹荣”这个词。我和对手中的那个大哥(暂且叫他A),也算是有缘,早上从酒店出发,我俩竟住在同一层,电梯前几次尴尬的对视后,还是A大哥先开口了。听闻我是F队的,啥项目啊?混双?哟,我们是对手啊。然后对我们一阵夸,问我们是不是很厉害,队里那俩高大个儿,跟专业运动员似的……电梯里后来又遇到其他前辈,对着别人又是对F队一阵夸……社恐的我除了尬笑就是摇头,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谁又会想到我和我的搭档只一起练过两三个球呢……
到了场地,大家对着比赛安排及空空的计分表一阵讨论,那个A大哥又出现了,身边应该是他的搭档,就叫A姐姐吧。俩人指着他们自己的名字和我们的名字一阵讨论。不出我所料,又指着我的名字问这是不是应该是男生了……一开始我就很想去打招呼,毕竟和A大哥有一面之缘,但貌似他没认出我,于是我赶紧收回抬到半空中的手,挠了挠头。最后A姐姐东张西望地问着“F队的人在哪里”一转头,我赶紧看向别处。耳边“F队blabla”,然后,一个刺耳的声音出现了:“这不就是F队的嘛!”藏不住了,我赶紧和他们打招呼,也终于看到A姐姐的脸,有些酷。然后又问哪个是我的搭档,是不是那个大高个,他是不是专业运动员……
比赛开始,A姐姐里的杀气真有吓到我。发球时微微翘着兰花指,微微歪着头,眼神犀利地分析着我的站位,真是用最娇俏的姿势,打着最猛的球……
毕竟身在此山中,不知真面目,比赛里只想着接球了,而且身边忽然有那么些观众,确实不适应,唧唧喳喳的,有些压力。第一场被打了个21比11,我觉得有些难看。第二场被打了个21比9(其中好像最后一个发球是我发的,我真的从没想过放弃,但这个发球没有过网,我要被自己气死,因为这样的发球失误在观众看来,会觉得我是放弃了吧),我觉得对面这能力,应该会是这次的混双冠军。后来看了其他队和A哥A姐的冠亚季之争,最高的也就只得了12分13的样子,我忽然就觉得我和我的搭档挺不错了。能输给冠军,我也认了。
以后比赛,赛前也要多夸夸对手。高手,不吝惜对别人的赞美之词。
二、改变和实践的必要性
小时候就知道专业一点的羽毛球发球是在身前反手发球。那时候我觉得,何必呢?为什么我不能坚持自己的发球呢?正手发球也不过腰不也行吗?经过这次的观赛(没错,第一天就被淘汰,往后几天都只有当观众的份儿),觉得身前发球灵活性大好多。A姐那娇俏聪明的发球,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以前不想改变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没有切身体会到反手发球的优势。从小就觉得在电视上看比赛特没意思——不如自己去打,所以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反手发球。
果然实践出真知。A姐一直发距离球网比较近的球,我也就站得越来越靠前。然后有一球,我分明地看见了她发球前上抬了一下眼睛,两道寒光闪过,我心里暗叫不妙,嗖的一个高于之前的球飞过来,我后撤已经来不及了……啧啧啧,果然任何一种球类比赛都少不了阅读球场的能力呀,以前只在看足球的时候听闻过龙哥呀鸡哥呀还有哈维和伊涅斯塔这类老牌中场大师阅读球场的能力很强,但总觉得这个能力离我很远。这次忽然切身体会到了,有点酣畅淋漓的感觉。
还有打球也是要动脑子的!之前上乒乓球课,某个男生打得挺好,老师夸他:“看到没有,他打球动了脑筋的。”我那是第一次意识到,打球不只是大力出奇迹,也不只是闷头接球回球,其中的魅力,很值得挖掘。
三、竞技比赛的魅力
从小打了太多友谊球了,养成了打球都往球员所在的地方打,不知道怎么吊球。本科的那次女子羽毛球比赛让我吃到了被吊得东跑西跑的苦头,但最终也赢得了比赛,没觉得有啥问题。这次遇到高手,才真正体会到比赛中的血脉贲张——深吸气保持冷静,屏蔽身边嘈杂的声音,因为需要注意比分和站位,本就会消耗掉一部分精力(尤其是对于我这种野球打得多的赛场新手,记规则太难了!)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