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人物(五)—章太炎
辛亥革命是我国近现代时期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革命实践,我国一直以来是一个传统的帝制国家,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事件推翻了国家清王朝统治并带领人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在辛亥革命事件中所作出一系列贡献并且献身的英雄也将被载入历史的丰碑,用邮票形式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英雄模范人物,展示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以缅怀与弘扬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人物》纪念邮票《章太炎》
章太炎,别名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之后,章太炎提出了“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错误口号,主张解散同盟会,并和一些立宪党人在一起,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聘任章太炎为总统府枢密顾问,他不愿常驻南京,返回上海,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南北议和告成,袁世凯上台,章太炎幻想袁世凯“厉精法治”,袁世凯给他一个总统府高等顾问的空衔,不久又委任为东三省筹边使,调出北京,他兴致勃勃地跑到东北去“兴办实业”,因宋教仁遇刺,血的教训使他猛醒过来,“实业计划”落空,决计“辞差”,“奉身而退”。1913年开始参加讨袁,从长春返回上海,8月又“冒危入京师”,被袁禁锢,1916年袁世凯死后,才被释放。6月,章太炎由北京南返。这时,孙中山也在上海,曾两电黎元洪规复约法,尊重国会;章太炎也认为“约法、国会,本民国固有之物,为袁氏所摧残”,主张维护。此后,他多次和孙中山一起参加会议,基本主张与孙中山尚相契合。1917年7月,与孙中山、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乘海琛舰由上海启程赴广州,9月国民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章太炎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革命运动日渐发展,章太炎却由反对军阀割据逐渐演变为赞成军阀割据。1920年11月,湖南通电湘省自治,章太炎随即在北京《益世报》发表《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认为宜虚置中央政府,军政则分于各省督军。这种联省自治说,和孙中山的统一主张背道而驰。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职,章太炎以为非法,并以“联合自治不可反对为献”。1923年1月,孙中山在上海发表《和平统一宣言》,章太炎以为“统一利害,久处南方者自知,若谓借此以缓最高问题,则亦非计”。次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他对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表示不满,在国民党右派冯玉祥自由等的怂恿下,发出《护党救国宣言》,不久,冯玉祥自由组织中国国民党同志俱乐部,章太炎也组织了辛亥革命同志俱乐部,背离孙中山,反对共产党。1925年“五卅运动”发生,章太炎发出《为上海英租界巡捕惨杀学生之通电》。晚年在苏州讲学,组织国学会,欲“甄明学术,发扬国光”。当帝国主义蹂躏中国,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候,他起来谴责国民党“怯于御乱而勇于内争”,呼吁抗日。1935年“一二九”运动发生,他对学生爱国运动深表同情。尽管章太炎不可能对共产党有真正认识,但他对共产党的坚持抗战、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还是觉察的。尽管他晚年的行为也有使人失望之处,却仍保持了爱国主义晚节。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终年67岁。
1986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 75
周年。为了纪念这场伟大的革命,国家邮政发行一套《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纪念邮票,全套3
枚,其中第三枚为“章太炎”。画面中。他眼神犀利,神态倔强,前额宽厚,作者将这位学问渊博、思路敏捷的理论家和《民报》主编的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背景是他主编的《民报》和1903
年发表的《章炳麟驳康有为书》。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气质,能够使人们进入一种深远的历史境地,产生浓厚的怀旧情绪,耳边仿佛清晰可闻《章炳麟驳康有为书》中那铿锵的话语:“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