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理、开发、利用黄河资源(三)疏通航运

(2025-10-29 12:08:25)
标签:

杂谈





      治理、开发、利用黄河资源(三)疏通航运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喇山脉雅拉达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在山东利津以东流入渤海,全长4845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河水颜色浑黄而得名。战国末期称为“浊河”。西汉初年始称“黄河”,《汉书》有“使黄河如带,泰山如厉”的记述,但仍未被普遍采用。直至宋代,“黄河”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治理、开发、利用黄河资源(三)疏通航运
             《治理黄河》特种邮票

         黄河因流经黄土高原,加之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居世界河流的第一位。黄河也是“中国的忧患”,从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至1949年的二千多年间,下游决口1500多次,其中重要改道26次,水灾波及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和安徽两省北部,泛滥、淤积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历年的水、旱灾害和水土流失,使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受到很大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对黄河的真正治理工作。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视察黄河,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5年7月,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综合利用规划包括远景计划和第一期计划两部分。从此,中国人民不仅要实现几千年来盼黄河水清的愿望,而且还要利用它,做到水土保持、大面积灌溉、大量发电和利于航运,真正把害河变成利河,中国人民为此而感到欢欣鼓舞。

         治理、开发、利用黄河资源(三)疏通航运
           《治理黄河》特种邮票《航运》

        1957年12月30日,为了展示治理黄河这一宏大工程的灿烂前景,邮电部发行了《治理黄河》特种邮票,全套4枚。其中第三枚为“航运”,邮票图案表现了治理黄河的远景--航运场面。根据远景规划,将在黄河干流修成46座拦河坝并安装过船装置,黄河中下游的水量可以按照需要加以调节,从而实现全线通航。500吨的拖船能够从入海口一直航行到兰州。图案中,一艘壮观的客轮正在黄河水面迎风直驶,象征着治理和开发黄河的美好前景。背景是白云飘飘的天空,地平线较低,衬托出了航船的雄姿。
   本套邮票分别以橙、蓝、红、绿四色为背景底色,第三枚为红色背景。在邮票的左侧,均以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棉花和麦穗作为装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