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中国文化名人(二十二)—关山月
文化名人是指在文化、艺术、学术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地位的人物,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其所处的时代的社会背景,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了解文化名人及其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认识社会,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中,许多文化名人,他们怀着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忠诚和热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反对气势汹汹的帝国主义,与人民大众血脉相连,不断冲破社会成见和传统束缚,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民主文明的热切追求,为了表达历史和人民对文化名人的永久纪念,我国邮政曾发行一些文化名人纪念邮票,今天我们就从方寸世界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名人。
《当代美术作品选(二)》特种邮票关山月《秋溪放筏》
关山月(1912--2000)原名关泽霈,广东阳江人。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他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绘画。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在广州任小学教员。1935年受到高剑父赏识,进入“春睡画院”习画,成为高剑父入室弟子,由高剑父改名为关山月。1939年,关山月在澳门举办“抗战画展”,得到画家叶浅予、张光宇等人的欣赏,并应邀至香港公展。其中《渔民之劫》、《三灶岛外所见》、《南瓜》、《渔娃》四幅作品入选前苏联主办的“中国美术展览”。1940年到1942年,北上曲江、桂林、贵阳、成都、重庆,一面写生,一面展出画作,创作《漓江百里图》。1943年,他婉辞国立艺专教授之聘,与赵望云、张振铎及夫人李小平同行,沿河西走廊到敦煌观摩研究古代佛教艺术。1946年,回到广州,任教于高剑父创办的广州南中美术学院。1947年,他与高剑父、陈树人等五人在广东省民众教育馆举行六人画展。夏天到南洋旅行写生,并在所到之处举行个人画展。1948年,他在上海举办西南、西北和南洋旅行写生画展,并出版出版了《西南西北记游画集》、《南洋记游画集》。1949年初,他来到香港,参加人间画会。新中国成立初期,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曾任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副部长兼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并游遍国内大川名山及东南亚、欧洲。
1958年广州美术学院成立,关山月任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教授;同年由国家委派前往欧洲主持“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1959年,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宽9米、高6米),毛泽东亲自为该画题字,大大提高了关山月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1961年,关山月与傅抱石去东北写生,作《煤都》、《林海》等六幅作品并于北京展出。“文革”期间,受到迫害,遭到批斗并下放“干校”,不准作画。1971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赴华交流,日本友人指名要见关山月,他因此得以从干校返回广州。之后,生活开始回归正常,职务和头衔逐步恢复,艺术创作生涯重新开始。1976年,他赴日本参加“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立廿五周年活动,访问了日本著名画家。1978年 广东画院复院,他任院长。1982年10月,他偕夫人赴日本参加日中邦交十周年庆祝活动,于日本东京、大阪举办“关山月画展”并出版《关山月》画册。他于1974年创作的《俏不争春》被日本《读卖新闻》评为世界名画。1983年, 他与张大千、赵少昂、林文杰合作创作了《梅兰竹芝》。1984年赴美国贝津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市立大学、柏克莱大学讲学,并在美作为期两个月的参观访问。1987年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特别奖。1990年5月,他在纽约东方画廊举办了《关山月旅美写生画展》,展出了包括长卷《尼加拉大瀑布》、《太平洋彼岸》等30幅写生画作。九十年代后,他常带领学生到各地采风写生,创作不断,同时他的各种画展和回顾展也不断举行。1994年,他为国务院紫光阁创作《轻舟已过万重山》,随后又为中国政协礼堂创作《黄河魂》。各种关山月画集也陆续出版。1997年,关山月美术馆在深圳市落成。2000年7月3日,关山月因病在广州去世,享年89岁。
2018年5月11日,为表现中国当代美术成就,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当代美术作品选(二)》特种系列邮票,全套三枚,三枚邮票分别展示了三位绘画大师的精美作品,其中第二枚为关山月作品《秋溪放筏》,作品立意新颖,画面通过群山、溪流、红叶和竹筏,采用传统重彩技法与西洋画用色观念相融合,通过单一色彩与鲜艳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很好的表现了作品的意境,在纵横捭阖中展现了千里江山的雄壮与豪迈,给人心潮澎湃、无拘无束的豪放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