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中国文化名人(十八)—傅抱石
文化名人是指在文化、艺术、学术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地位的人物,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其所处的时代的社会背景,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了解文化名人及其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认识社会,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中,许多文化名人,他们怀着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忠诚和热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反对气势汹汹的帝国主义,与人民大众血脉相连,不断冲破社会成见和传统束缚,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民主文明的热切追求,为了表达历史和人民对文化名人的永久纪念,我国邮政曾发行一些文化名人纪念邮票,今天我们就从方寸世界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名人。
《傅抱石作品选》特种邮票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江西新余人,生于江西南昌。著名现代画家、美术理论家、篆刻家。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1年他以第一名免试升入省立第一师范。其时他在治印之余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尤其是看到石涛的“我用我法”顿开茅塞,他更欣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1933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国美术学校攻读中国美术史,兼学习工艺、雕刻、绘画等。1935年5月《傅抱石中国画展览》在东京举行。同年6月,傅抱石因母病回国,1936年7月,他在南昌举办国内第一次个人画展。暑假之后,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抗战爆发后,他应郭沫若之邀,于1938年进入国民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后随三厅撤至重庆。在重庆,傅抱石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他在重庆时期的作品,分为人物画和山水画两部分。人物画主要表现历史上的影响的人物和人物故事,如屈原、苏武、石涛等,同时也以古代优秀诗篇为创作的题材,如《琵琶行》、《长干行》、《唐人诗意》、山水画以《夏山图》为代表。1942年6月,傅抱石创作了《屈子行吟图》。画面上,面容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行走于浩淼的烟波上,似乎可以听到屈夫子惊天地、泣鬼神的吟咏,表达了“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中国决不亡,屈子芳无比”的主题。1945年10月,他和全家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继续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47年8月,傅抱石《中国绘画之精神》发表。10月,在上海“中国艺苑”举办“傅抱石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八十余幅。建国后历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等。1957年5月,傅抱石以新中国第一个美术家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领其他画种的五名团员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进行友好访问,并写生作画、举行画展,受到了两国艺术家的热烈欢迎。这不仅是他第一次在异域写生作画,而且也是他平生第一次写生作画。1959年7月至9月,他在北京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1960年3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一书。同年8月,他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9月,美协江苏分会成立,他又当选为主席,同时还当选为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1963年,他专程赴井冈山、瑞金,革命圣土之行虽然时间短暂,但《井冈山》等一批作品的出现,才让人们理解了他此行的真正意义。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脑溢血在家中辞世,享年61岁。
1994年10月5日,为纪念傅抱石诞辰90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了一套《傅抱石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6枚。这套邮票都是选自他的作品中,他擅常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