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二十五)邓颖超

(2025-03-10 12:32:01)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二十五) 邓颖超




                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在建党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
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是千千万万优秀中华儿女的杰出表,他们的风采和故事在邮票上得以展示。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为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一辈无 产阶革命家们!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二十五)邓颖超
          《邓颖超同志诞生100周年》纪念邮票

     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夫人,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二十五)邓颖超
 《邓颖超同志诞生100周年》纪念邮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邓颖超(1904—1992)曾用名邓玉爱、邓文淑,河南光山人,出生于广西南宁。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出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1925年,邓颖超来到广州后,出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并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并任国民党妇女部为部长何香凝秘书。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件后,她被迫来到上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中共中央直属支部书记等职,1928年,她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共领导人顾顺章、向忠发相继叛变后,邓颖超协助周恩来和中共机关度过了危险;两人又先后辗转到达了江西瑞金。历任中共中央局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机关总支书记等职。1934年,她带病随部队参加长征。
   抗战时期先后出任中央机要科科长、中央白区工作部秘书、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内政司法部秘书等职。后跟随周恩来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统战工作,并先后出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妇委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妇委书记等职。1938年1月,她当选“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同年3月,出任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5月,参加起草了《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工作大纲》,6月,又和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出任“国民参政会”中共方面的参政员。1943年7月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任中央妇委副书记、兼解放区妇联筹备委员会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邓颖超作为中共唯一的女代表,出席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她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理事。自1947年3月起,历任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妇委代理书记等职。1949年6月,入选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委员,成为《共同纲领》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后来,受毛泽东、周恩来的委托,亲赴上海,邀请宋庆龄到北京参与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建国后,她先后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副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自党的八大以后,邓颖超一直是中央委员,但始终没有担任政府职务;直到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才再次回到了国家的政治舞台。当年12月,在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被增补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3月,连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出任刚恢复设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并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面出掌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并兼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1983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此外,她还曾兼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三S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等职。1985年9月,她主动申请辞去中央委员的职务;并在1988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一职任期届满后,离职休养。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2004年2月4日,为纪念邓颖超同志诞生100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一套《邓颖超同志诞生100周年》纪念邮票,全套两枚,邮票画面分别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