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中国民族(四十三)乌孜别克族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差别是指各民族之间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民族差别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变而发生不断变化。民族差别与民族形式、民族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民族形式构成了不同的民族特点,不同的民族特点形成民族间的差别。承认民族差别的存在,正确对待民族差别,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因民族差别而产生的民族矛盾,是极其重要的。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源于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居住在撤马尔罕,花剌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区的乌孜别克商人,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经新疆到内地经商,往来频繁,络绎不绝,其中一部分商人逐渐在新疆一些城镇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国的乌孜别克族。人口10569人(2010年),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喀什等地。有自己的语言,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维吾尔语、塔塔尔语十分接近。乌孜别克文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全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尊奉《古兰经》、圣训,履行必修功课,伊斯兰教对人们的影响深刻地体现在各个方面。主要民族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民族传统服饰以男女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朵帕”为特点。现代乌孜别克族男子一般穿带有花纹的长衫“托尼”,腰间束以各种绸缎、花布及棉料绣织而成的三角形绣花腰带。女子穿手工做的高筒绣花皮靴“艾特克”,其所穿连衣裙“魁纳克”宽大多褶,束腰带,颜色艳丽。乌孜别克族能歌善舞,民族器乐种类很多,大都为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其中以三角形的“斜格乃”琴最有特色。舞蹈以“巴斜舞”最能体现其民族风格,舞蹈动作轻巧,富于变化,快速旋转时双臂动作均在腰部以上,舞姿舒展、爽朗,以单人独舞的形式较多。乌孜别克族建筑造型与居室布局、陈设具有典型的中亚风格。他们的民居建筑一般为土木结构,自成庭院,分为楼房和平房两种。房屋一般高大宽敞,土墙很厚,一般在1米左右,四面用砖打底或包裹,平顶稍斜,有的在顶上覆盖铁皮以防漏雨渗雪。传统楼房建筑形式被称为“阿瓦”,圆形顶楼是其最突出的特点。顶楼一般多用木板、草席和土坯修建,开有玻璃窗。房屋的门多成拱形,有的还设有拱廊。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五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全套五十六枚,分别展现了五十六个民族的风采。这套邮票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一次发行枚数最多的一套邮票,其中,第四十三枚为“乌孜别克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