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中国民族(三十七)
仡佬族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差别是指各民族之间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民族差别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变而发生不断变化。民族差别与民族形式、民族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民族形式构成了不同的民族特点,不同的民族特点形成民族间的差别。承认民族差别的存在,正确对待民族差别,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因民族差别而产生的民族矛盾,是极其重要的。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仡佬族》
仡佬族族源和古代僚(l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仡佬族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总人口为55.1万人(2010年),大部分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正房子两边建厨房,叫耍子。以石建房。石头奠基。石块砌石板盖顶。卡内部却是木结构吊脚楼。居住在平坝、安顺一带的仡佬族,喜欢修建石碉耧,屋脊和屋檐相当讲究,檐下收篡处精心编织造型。各异状结,如同盖瓦屋面的封檐板样,具有很好的艺术装饰效果。仡佬族服饰以男女均着筒裙为其突出特征。这种服饰无褶,夹层,前后幅当中两条直褊稍宽,褊间均镶有花纹。一般男子穿的筒裙较短,妇女穿的筒裙较长,而且花色繁多。同时仡佬族妇女还在长筒裙外罩长袍,这种长袍一般用长数尺的青布在其中剪开口子后,从头笼下,前短后长,无袖无褶。姑娘多留长辫,或垂于后背,或圈于头上。妇女习于穿耳,戴小银耳环,手戴圈子,指着戒指。大多数妇女要在额上戴绣花布勒子和银勒子,已婚的妇女要用马尾和青丝线织成的笼子罩于发髻,以示婚否之别。仡佬族崇奉佛、道、儒三教,并信巫术。每家堂屋均设神龛,有寄拜奇石、古树之俗。还相信烧胎、叫魂、观花、顿水碗、界八字、看相、看风水、占卜、问卦等。仡佬族的节日除了与汉族相同的春节、清明节外,民族节日还有三月三(每年三月初三),又称仡佬年,仡佬族认为这天是山王菩萨生日,为了还愿而祭祀山王;吃新节是仡佬族最古老、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每逢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仡佬族要采摘新庄稼祭献祖宗,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吃新节”;另外还有傩戏,“傩”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仪式,傩戏是傩祭的衍生物,是傩祭中娱人娱神的戏剧化表演,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2008年傩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五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全套五十六枚,分别展现了五十六个民族的风采。这套邮票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一次发行枚数最多的一套邮票,其中,第三十七枚为“仡佬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