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中国民族(二十)
傈僳族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差别是指各民族之间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民族差别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变而发生不断变化。民族差别与民族形式、民族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民族形式构成了不同的民族特点,不同的民族特点形成民族间的差别。承认民族差别的存在,正确对待民族差别,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因民族差别而产生的民族矛盾,是极其重要的。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傈僳族》
傈僳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分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人口为76.3万人(2021统计)。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可分为生产调、逃婚调、打猎调、盖房调、打官司调等10多种,多以叙事诗的形式即兴演唱。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作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傈僳族人民使用自然历,借助花开、鸟叫等,把一年分成花开月、鸟叫月、烧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狩猎月、过年月和盖房月等10个季节月。傈僳族的主要节庆有:知月哈(庆丰月)、阔时节(春节)、奔思根(二月八)、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七月半。同时因受当地彝族和汉族的影响,也过四月八、八月十五、冬至节。阔时节(春节)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过到正月初七。解放前傈僳族主要以打猎为生,过着不定居的游猎式生活。他们的住房很简单,多为垛木房,即用木料垛集成房,屋顶用木片或茅草覆盖。经过土地改革后,开始过上定居生活,房屋用土筑墙,木料做屋架,房顶盖茅草或用瓦做屋顶。房屋有主房、耳房和面房之分。主房住主人,一般都是坐西朝东,为三格式楼房,用竹子和板子踩楼,楼上用来装粮食和生产生活用具,楼下用篾笆或板子隔成三格,两边为卧室,中间为客堂,耳房左右各一方,都用来做厨房,内设火塘、灶、手磨、装粮食的柜子等。面房有两层:上层装饲草,堆放柴火;下层为畜厩,用来关牛、马、羊、猪等牲畜。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五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全套五十六枚,分别展现了五十六个民族的风采。这套邮票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一次发行枚数最多的一套邮票,其中,第二十枚为“傈僳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