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中国民族(三)
回族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差别是指各民族之间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民族差别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变而发生不断变化。民族差别与民族形式、民族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民族形式构成了不同的民族特点,不同的民族特点形成民族间的差别。承认民族差别的存在,正确对待民族差别,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因民族差别而产生的民族矛盾,是极其重要的。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回族》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区,另外,回族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甘肃和新疆等。以东、中、西三大地区来看,回族人口在西部地区最多。其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最少。从南北来看,回族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区,南方分布的回族人口较少。但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在56个民族中,回族按省区市显示出的人口分布离散度仅次于汉族和高山族,位居第三,这表明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当代回族通用汉语,不同地区持不同方言。在回族先民东迁初期,是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同时使用的。由于长期和汉族杂居,特别是汉人成份在回回中日渐增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就逐渐习惯于以汉语作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回族具有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此时,回族农业已十分成熟,农业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耕方式与汉族相差无几。牧业以饲养牛羊为主,手工业以屠宰、制革、农产品加工、刺绣等为主,一些地方的回族还开发矿藏,发展矿业。商业作为回族的传统经济部门,这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回族商人的足迹遍及乡村和城市,内地和边疆,并产生了一些著名的回族商业集团,开辟了许多新的长途交通线。经营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以皮毛业规模最大,最具特色,出现了许多皮毛集散地。 回族人民具有反压迫斗争的光荣传统。从明末农民大起义中,陕北和甘肃东部的回民在马守应的率领下,成为当时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军的主力之一,到抗日战争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无不展现回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回回民族在历史上都涌现过不少杰出的人物,对当时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回族社团的基本目标是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改良宗教、互助互济。在近代历史上,它们动员了广大回族同胞参加抗日斗争;增强了民族意识;维护了回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回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增进了中国穆斯林与境外穆斯林之间的友好往来。更重要的是奠定和发展了回族爱国爱教的历史传统。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五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全套五十六枚,分别展现了五十六个民族的风采。这套邮票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一次发行枚数最多的一套邮票,其中第三枚为“回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