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上的民居(十三)
陕北民居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中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民居》普通邮票《陕北民居》
陕北民居以窑洞为典型,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的象征。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靠崖式是在天然土崖上横向挖洞,宽3~4m,深可达10多m。窑洞,这个来自远古时期人类居住的建筑形式,被国际建筑学家们誉为中国六大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之一。而陕北窑洞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建筑题材的邮票,特别是系列邮票,在我国并不多见。民居邮票显示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先人的睿智。邮票是1986年国家邮政发行的普23组第十枚,本组邮票共14枚,均在1986年4月1日至12月25日分9次发行完毕。本枚邮票是1986年11月15日正式发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