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爱国民主人士(九)—陈嘉庚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过程中,许多有识之士,他们怀着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忠诚和热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反对气势汹汹的帝国主义,与人民大众血脉相连,不断冲破社会成见和传统束缚,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民主文明的热切追求,后人称他们为“爱国民主人士”。为了表达历史和人民对爱国民主人士的永久纪念,我国邮政曾发行纪念爱国民主人士纪念邮票。
《陈嘉庚诞生110周年》纪念邮票《陈嘉庚像》
陈嘉庚(1874--1961)别名陈甲庚,福建厦门人。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被毛主席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虽身处南洋,但一直心系中国,积极支持中国国内的革命活动。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他担任福建“保安会”会长,筹款支援福建,稳定了当地局势。1928年中国济南惨案发生后,南洋华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他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主席,积极筹款救济难民,还发起抵制日货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被推选为主席。他自己带头捐款,还组织各类活动。近1939年一年,南洋华侨就向祖国汇款3.6亿多元,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半期间,共计捐款约15亿元,极大地支援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1939年抗战进入困难时期,他领导的南侨总会迅速发出《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服务》的第六号通告。他一方面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另一方面还亲自到南洋各埠动员广大华侨青年中的司机、机修工回国服务,为抗战出力。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参加,有力支援了抗战形势。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慰劳抗日前线的将士与后方的军民,在访问重庆与延安之后,他了解了中国抗战的真相,分清了是非,思想认识产生了飞跃,断定“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通过这次访问坚定了他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他心中的“疑团”也解开了,破坏抗战、投降卖国、贪污腐败、祸国殃民的是国民党,真正抗日救国、维护团结统一、廉洁奉公的是中国共产党,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6年抵制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指出蒋介石“一夫独裁,遂不惜媚外卖国以巩固地位,消灭异己,较之石敬瑭、秦桧、吴三桂、汪精卫诸贼,有过而无不及。”1947年,又组织“新加坡华侨各界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简称“民联社”),积极声援民主党派关于制止内战的斗争。
陈嘉庚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他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早于1913年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亲自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系,为祖国培养高等人才。他的一生创办、资助、倡办的学校超过118所。当一届届学子走出校门,成为弥足珍贵的社会财富,陈嘉庚“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赤子之心,还在孕育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他是大国良师,至诚报国,他是国之大者,胸怀天下。
1949年5月,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当年9月,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此后,他于1950年回国定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后安葬于福建集美鳌园。
1984年10月21日,为纪念陈嘉庚先生诞生110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一套《陈嘉庚诞生110周年》纪念邮票,全套两枚,第一枚为“陈嘉庚像”。画面突出了陈嘉庚先生的正面半身像,后面衬以他创办的厦门大学。第二枚为“集美学村”。画面是陈嘉庚创办的院校楼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