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古代名人(十八)
徐霞客
为了纪念中华民族历代名人,我国邮政曾先后发行了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专题邮票,同时还发行了一系列的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前面,我们已经逐一欣赏了方寸世界中的古代科学家、文学家,现在我们一起欣赏方寸世界中的其他古代名人。
《徐霞客诞生400周年》纪念邮票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他出身于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霞客十五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都能记得。但家里的藏书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正式出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欧洲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1774年;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1858年,都晚于徐霞客。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56岁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
1987年3月20日,为了宣扬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对祖国地理学研究事业的贡献,国家邮政发行一套《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邮票画面主题分别为“摒绝仕途,矢志远游”、“岩栖穴处,排日记程
”和“登必至极,穷途不忧”。“摒绝仕途 矢志远游”画面描绘了徐霞客身着红袍,夹着竹杖,身背斗笠,腰系葫芦,立于寒风秋叶之中,一副行将远游的模样,表现出他飘然一身,不求功名富贵,立志远游山河的胸襟。“岩栖穴处 排日记程”画面表现的是徐霞客在溶洞中借助松明火把挥笔撰写游记的情景。“登必至极 穷途不忧”画面展现的是徐霞客登顶观望、怡然自乐的情景。画面以奇峰怪石置于上、徐霞客居于下,并用浮云虚去脚下山峰的轮廓,造成了大自然的深远、辽阔的意境,又表现了徐霞客超凡脱俗,飘然若仙的风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