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科学家(三十七)——吴文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科技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发行以我国现代科学主题的系列纪念邮票,不仅有助于让科学家受到全社会尊重,充分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也有利于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
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对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
《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国家繁荣昌盛作出了卓尔不群的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弘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发扬光大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2022年9月7日,为展现现代科学家的辉煌业绩和伟大精神,我国邮政发行了第九组《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系列纪念邮票,全套4
枚。四枚邮票的主题人物分别是地质学家刘东生、物理学家程开甲、数学家吴文俊和农学家袁隆平。其中第三枚为数学家“吴文俊”。
《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吴文俊》
吴文俊(1919-2017),数学家,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俊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
,2001年2月,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为拓扑学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拓扑学是现代数学的支柱之一,也是许多数学分支的基础。吴文俊从1946年开始研究拓扑学,
1974年后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30年中在拓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是“吴示性类”与“吴示嵌类”的引入以及“吴公式”的建立。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1974年以后,吴文俊开始研究中国数学史。作为一位有战略眼光的数学家,他一直在思索数学应该怎样发展,并终于在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中得到启发。中国古代数学曾高度发展,直到14世纪,在许多领域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是名符其实的数学强国。但西方学者不了解也不承认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将其排斥在数学主流之外。吴文俊的研究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他指出,中国传统数学注意解方程,在代数学、几何学、极限概念等方面既有丰硕的成果,又有系统的理论。
1956年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4年获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2000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5月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先后发布公报通知国际社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第7683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文俊星”。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吴文俊“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这样评价吴文俊:“长期以来,吴老站在数学科学的前沿,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就,特别是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为国家、为民族争了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