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现代科学家(三十)——叶笃正

(2024-08-25 13:40:31)




                 中国现代科学家(三十)——笃正



           中国现代科学家,他们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发行以我国现代科学主题的系列纪念邮票,不仅有助于让科学家受到全社会尊重,充分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也有利于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对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

                        中国现代科学家(三十)——叶笃正
        《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

  2016 年 05 月 08 日,为展现中国现代科学家的辉煌业绩和伟大精神,中国邮政发行了第七组《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系列纪念邮票,一套 4 枚。四邮票的主题人物分别为地质学家丁文江农学家金善宝、物理学家叶企孙和气象学家叶笃正,其中第四枚为气象学家“叶笃正”。

         中国现代科学家(三十)——叶笃正
       《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叶笃正

     叶笃正(1916-2013),又名叶平斋,出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省安庆市,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 1916年2月21日出生于天津一前清道台之家。童年接受私塾教育,1930 年考入了天津南开中学。1935 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专业并投入一二九运动。1937 年在钱三强劝说下,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专业。七七事变后随校南下。1938 年在西安参加卫立煌的战地服务团,后回到西南联大继续学业。1940 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并考入当时已内迁的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师从名师王淦昌,在贵州从事大气电学研究。1943 年获国立浙江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后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45 年初被国民政府选送去美国留学赴芝加哥大学。1948 年在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师从世界著名大气物理学家罗斯贝,做研究工作。1949 年在美国《气象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意义重大的学术论文《大气中的能量频散》,该文章被公认为动力气象学领域的经典著作。1950 年 10 月在罗斯贝的帮助下,与妻子辗转回到了中国。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1958 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主任。1966 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特邀顾问。1980 年 11 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后被选为常委。1979-1987 年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1987 年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任命叶笃正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特别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科委气象组副组长,中国气象学会第 19 届、20 届理事会理事长,英国皇家气象学会、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联合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大气物理和气象协会执行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执行局成员及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顾问,《气象学报》《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主编等职。是第三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013 年 10 月 16 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98 岁。 叶笃正是一位非常坚定的爱国者,他将国外的先进科学理念引入国内,为推动中国大气物理学的发展、为国际气象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在学术领域成为佼佼者,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气象学家。他开创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创立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和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共发表论文145篇,专著12部(1945-2003)。先后荣获 1956 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7 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 年第一届何梁何利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嘉庚地球科学奖;2003 年第 48 届国际气象组织奖(IMO); 2005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 年首届创新方法成就奖。1981 年被选为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 年被授予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1990 年被授予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2007年2月被授予感动中国 2006 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10 年 5 月 4 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国际永久编号第 27895 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叶笃正星”。邮票画面描绘的是气象学家叶笃正在气象图前研究时的坐姿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