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家(七)——司马迁
中国古代文学家璨若繁星,名家辈出,成就辉煌。他们的不朽作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永远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诗、词、曲、赋、散文、骈文、小说、戏剧都有文学大家的佳作力作。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影响深远。我国为了纪念这些历史名人,也相继发行过许多以他们为主题的专题系列邮票。《中国古代文学家》系列邮票就是其中一类。自1983年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一)》第一组至2023年《中国古代文学家(五)》第五组止,历时40年共发行五组23枚系列邮票。从另一个视觉展示了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文学家(二)》纪念邮票
相隔11年后,1994年6月25日,发行了《中国古代文学家》第二组,这套邮票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先秦到魏晋时期的4位文学家:屈原、司马迁、曹植、陶渊明。4位文学家形象采用铁线白描技法刻画,每枚画面选录人物最具代表性的诗文之句,钤以形状各异的朱印,融诗、书、画、印于一体,既富有中国绘画的韵味,又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采。但是此套邮票与第一组设计风格太过悬殊,实在难以看出来是一个系列,同时画面太小,显得压抑、晦暗。其中,第三枚为“司马迁”。
《中国古代文学家(二)》纪念邮票《司马迁》
第三枚《司马迁》,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出身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官至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先后拜学于董仲舒和孔安国。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著有《史记》。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邮票画面表达的是司马迁修《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精神境界,让《史记》通过史实现象揭示本质,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进而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道理,通过史实记述,有所取舍有所褒贬,形成自己独特的自成一家的史学理论学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