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一五四)唐诗三百首李白《下江陵》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唐诗里的许多诗句,不仅文辞华美,而且蕴含哲理,成为千古流传的“金句”。《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的诗数多,有38首、王维的诗29首、李白的诗27首、李商隐的诗22首。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
2009年9月13日,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奏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彩乐章,向祖国60华诞献礼,国家邮政发行一套《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全套六枚,同时发行了精美的小版张。《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多媒体邮票,也是世界上第一枚多媒体邮票。这套邮票采用简洁和浓缩的设计语言,体现出一版票、一本书的理念,并结合当代先进的印刷工艺,实现了可视、可触、可闻、可听的艺术效果。邮票和小版张中的唐诗,全部诗篇都是采用雕刻版印制,小版张边饰中雕刻的唐诗,每个字的径高只有
0.4 毫米
,这是目前运用到邮票中最小、最细的雕刻。雕刻虽然细小,但在放大镜下纤毫毕现。这套邮票借助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雕刻制版印刷技术,在邮票小版张边饰上以雕刻版的形式缩印了
313 首唐诗 2500
余字,邮票的信息容量之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整个小版张成为一本真正能够阅读的书。邮票第一枚为“李白《下江陵》”。
《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下江陵》是诗仙李白的七言绝句诗,这首诗似乎是一首欢快优美的行旅诗、风景诗。然而,李白作这首诗却是别有其意的。李白(701—762年)才华横溢,胸怀“匡扶时弊”的政治理想,但一生都不得志。晚年遇“安史之乱”,他入永王李璘的幕僚,本想随“王师”北上讨叛,不料李璘却“东巡”,被朝廷定性为“反叛”。李璘兵败身亡,李白也因“附逆”被判处“长流夜郎”。五十八岁的李白从浔阳开始流徙之路。他沿长江西上,经江陵入三峡,准备取道四川转赴流放地贵州。当他到达白帝城时,突然传来朝廷因关中大旱而大赦天下的好消息。惊喜交加之下,他写了这首《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为什么是“还”?因为大赦,他可以逆返流放的来路“还家”了!一个“还”字,道出了李白重归自由的心境,也为全诗的“间”、“还”、“山”定下了一串悠扬欢快的乐韵。更妙的是,第三句的“镜头”猛然一转,从江陵又摇回三峡,来了一个“回放”——两岸啼不住的“猿声”,映衬着欢快的“轻舟”,一掠而过“万重山”。生动的画面,轻快活泼的格调,仿佛一段令人过目不忘的“短视频”。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柳暗花明的喜悦与兴奋。这是“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的自信与洒脱。这更是穿越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坚韧与自豪。三年后,李白在江苏当涂去世,这两句诗成了他留给后世的千古绝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