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一三五)《聊斋志异》偷桃
中国古典文学十大名著之一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聊斋志异》一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腐败、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都在《聊斋志异》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来自贪官污吏。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一组)特种邮票
2001年4月21日,为了反映中国古典文学的灿烂成就,国家邮政发行了2001-7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一组)特种邮票,全套四枚和一枚小型张,第一组邮票展现了《婴宁》、《偷桃》、《画皮》、《阿宝》和《崂山道士》五篇小说的情节。画面形象深刻的体现出故事里的曲折离奇,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丰富阅历和丰富的想象力。其中,第四枚为“偷桃”。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一组)特种邮票《偷桃》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一组)特种邮票第四枚《偷桃》讲的是作者“童时赴郡试”,正逢春节期间,春节的前一天,城里的各行各业做生意的,要抬着彩楼,吹吹打打地到布政司衙门去祝贺春节,这叫做“演春”。大堂上坐着四位官员,身上都穿着红袍,东西面对坐着。戏法班子鼓乐喧天,震耳欲聋的走上台来贺春,官员叫他表演取桃子。班主道:眼下冰还没有化,叫我哪里去取桃子呢?他的儿子说:“父亲已经答应了,在人间哪里能找到桃子啊?只有王母娘娘那蟠桃园里,才能得到桃子。可怎么上天呢?”班主拿来绳子往天空一抛,绳子竟然挂在半空中。他又道:“儿呀,我老了,上不去了,你替我走一趟吧。”接着就把绳子头交给儿子,说:“抓着这根绳子就可登上去。”魔术师儿子抓着绳索绕着往上爬去,脚随着手移动着,就像蜘蛛结网一样,慢慢爬进云霄里去了,从地上再也看不见他的踪影。过了很长时间,真的从天上掉下一个桃子来,有碗那么大。邮票画面描绘了街上各种人物观看魔术师表演上天偷桃节目的场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