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八十六)《西游记》战哪吒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巨著。作者吴承恩。《西游记》结构宏伟,想象力丰富,塑造了人民喜爱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西游记》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全书故事情节变化万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幻想神话世界。但这些幻想的神话,却包含着丰富的现实内容。天国、龙宫、地府、魔窟,实际上都是封建王朝的缩影,也是现实世界的折光,以孙悟空为代表的反抗精神及其在水帘洞的平等自在的生活,反映着农民阶级的斗争意志和生活理想。全书以唐太宗时名僧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为题材,塑造了正直、勇敢,敢于蔑视权威,敢于否定和勇猛反抗神权的孙悟空;性格憨直、勇于战斗、贪图享受、好进谗言的猪八戒;信念坚定,恪守戒律,心地慈善,却轻信谗言,人妖不分的唐僧;以及沙僧、白骨精、铁扇公主等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的故事在中国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播,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流行于全世界。
《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特种邮票
1979年12月01日,国家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特种邮票,全套枚数八枚。这套邮票的设计吸取了京剧和动画片的一些特点,运用中国民间年画的处理方法,工笔单勾,重彩浓染,人物略有夸张,使孙悟空的形象鲜明地活跃在方寸之间。八枚邮票画面分别是水帘洞、战哪吒、蟠桃园、八卦炉、打白骨、芭蕉扇、盘丝洞和取经路 。其中,第二枚为“战哪吒”。
《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特种邮票《战哪吒》
《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特种邮票第二枚《战哪吒》选自原著第4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描绘了孙悟空和哪吒激战的场面。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反下了天宫。玉皇大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他的第三个儿子哪吒也参与讨伐孙悟空。哪吒形似少年,脚踏风火轮,神通广大。他使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儿、火轮儿六般兵器,和孙悟空激战30个回合,不分胜负。孙悟空手疾眼快,正在混乱之时,他拔下一根毫毛,变做自己本相,手挺着棒,迷惑着哪吒,他的真身却一纵,赶至哪吒脑后,将金箍棒朝其左臂上击去,哪吒措手不及,负痛逃走。这枚邮票图案即描绘了孙悟空用幻化出的本相迷惑哪吒的刹那间形象;画面右上角观阵的即托塔天王李靖。哪吒和孙悟空各呈神威:哪吒太子六般兵器,变为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十分壮观。结果,哪吒不是孙悟空的对手,被孙悟空打了一棒,负痛逃走,败阵而归。
加载中,请稍候......